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浙江省新闻出版局上网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9:38:57   浏览:89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浙江省新闻出版局上网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新闻出版局


关于印发《浙江省新闻出版局上网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新出发〔2005〕20号


机关各处室和局属单位,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浙江省新闻出版局上网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执行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以及对本办法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局办公室,以便修订完善有关规定。



二○○五年三月三十日

(联系人:孙旭东;联系电话:0571-87163108;电子邮箱:scbj@zj.gov.cn)



浙江省新闻出版局上网信息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浙江新闻出版网(以下简称子网站)和“中国浙江”政府门户网站有关栏目(以下简称主网站)上网信息的采编、审核、签发、发布和加强网站内容监管,保证网站信息安全合法、及时更新和有效维护,提高电子政务水平,根据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上网信息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含有违禁内容的信息和涉密信息(包括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一律不得上网。

任何部门或个人一律不得采编、传送、发布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任何部门或个人一律不得通过子网站、主网站、电子邮件、网络在线功能、普通传真或信函等存储、传递、处理、发布涉密信息。

第三条 上网信息要符合政务公开的要求。下列信息应当发布上网:

(一)有关新闻出版和著作权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

(二)关系我省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三)各类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登记、行政服务等事项的具体内容,包括相关办事指南、办事表格、格式文本;

(四)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公开的事项;

(五)政府采购、重大项目招投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有关事项和情况;

(六)省局的机构名称、主要职能、领导班子、机构设置、岗位责任人、办公地址和时间、联系方式等;

(七)公务员的录用和任免情况;

(八)省局的年度工作总结、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

(九)省局制发的有关政策性规范性文件;

(十)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明令查禁出版物情况;

(十一)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工作动态;各地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动态;

(十二)投诉、举报受理部门、方式及相关规定;

(十三)新闻出版业统计资料,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出版单位名录,政策法规释疑等社会公众关心的服务信息;

(十四)《浙江新闻出版》简报;

(十五)其他应当向社会公开的信息。

第四条 上网信息须准确、及时、完整。不发布失真信息;随时清除、更正失效信息;每周应有一定数量的新信息上网。

第二章 信息的审核发布

第五条 信息上网采取“分散采编、集中审核、统一发布”的方式。机关各处室和局属单位,各市、县(市、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有关出版发行单位(以下简称各有关部门)负责上网信息的采集、编辑、报送;省局办公室负责上网信息的审核、送签、发布上网、日常维护。

各有关部门须确定一名信息员并向省局办公室备案;省局办公室须确定上网信息审核人员、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员、信息发布员。

第六条 各有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积极采编、报送上网信息,并按照谁提供谁负责、提供部门有关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原则,确保信息的严肃性、准确性、合法性。

本办法第三条第(一)、(六)、(七)、(八)、(九)、(十四)项所列内容的采编,省局办公室是责任部门;第(二)、(三)、(四)、(五)、(十)、(十一)、(十三)等项所列内容的采编,省局有关业务处室为责任部门;其他内容由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负责采编。

第七条 各有关部门可以从以下来源采集上网信息:

(一)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简报、正式统计资料等;

(二)公开发行的有关出版物和政府部门的有关网站上的文章、图片等;

(三)自行采编。

对前款第(一)、(二)项信息,应注明来源、出处。

第八条 各有关部门采集的信息,经各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函、人员等多种方式提交给省局办公室,但提倡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省局办公室开设用以接受各有关部门发送上网信息的专用电子邮箱:swxx_scbj@zj.gov.cn.

第九条 省局办公室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员应每日查看有关电子邮箱,及时填写上网信息审批单,并提交办公室负责人(上网信息审核人员)对有关信息进行审核。

第十条 经审核拟发布上网的信息,须呈报省局主要负责人审定签发。

第十一条 经审定签发的信息,由专门的信息发布员负责发布上网,并在上网信息审批单上签注发布人员姓名、发布日期和时间。

上网信息签发稿由省局办公室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员集中存档。

第十二条 信息发布应做到及时、准确、界面美观。信息发布员应在签发当日或次日将信息发布上网,并进行认真校对,确保上网信息准确无误。

第十三条 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私自发布信息上网。除下列内容,凡上网信息均须按本办法履行审批手续:

(一)已经省局主要负责人签发的《浙江新闻出版》简报的发布上网,不另行审核、签发;

(二)上级部门下发或废止的规章、规范性文件;

(三)供下载的表格、格式文本;

(四)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明令查禁的出版物;

(五)管理部门及出版、印刷、发行等企业名录。

第十四条 未经省局领导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增加、删除或修改网站的栏目、项目和内容。

第十五条 信息系统管理员要加强对子网站信息发布系统的安全管理。除现有1名专门的信息发布员外,不得擅自增设新用户,增设新用户须经省局办公室负责人同意后报省局主要负责人批准。

加强用户权限管理,合理设置信息发布员的权限。

第十六条 信息系统管理员、信息发布员要确保主网站、子网站信息发布系统口令的安全,密码设置不能过于简单,并经常更改。

第十七条 各有关部门应制定措施,完善上网信息的内部采编、审核、报送制度。



第三章 网站内容监管

第十八条 对主网站和子网站已上网信息须加强日常检查和监控,及时掌握网上情况和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网站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 监管范围为:子网站的所有内容,包括本单位发布上网的信息、网民通过在线服务(如在线咨询)提交的信息和外部链接网站的内容等;主网站上有关省局的栏目、内容及本单位上报的有关信息等。

第二十条 省局信息系统管理员、信息发布员和网站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网站内容监管工作;各有关部门信息员协助做好内容监管,并重点负责涉及本部门内容或由本部门报送上网信息的监管。

第二十一条 监管人员应每天至少两次(上午上班后、下午下班前)定时查看网站内容,同时加强不定时的日常监控。

网站首页、公众有权发布信息的栏目(如在线咨询)等重要区域、栏目、内容是查看、监控的重点。

第二十二条 信息系统管理员、信息发布员和各有关部门信息员重点加强对网站内容合法性的监管审查,杜绝含有违禁内容、泄密内容的信息上网,防止各类政治性差错。同时,审查网站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防止各种编校质量差错。

第二十三条 网站技术人员重点加强对网站安全性、稳定性的监管,防止黑客入侵、病毒破坏和系统不稳定导致的网站安全事故和运行故障。

第二十四条 监管人员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当第一时间报告有关负责人,并拷贝保存问题页面,及时删除违禁或泄密信息,写出网站内容监管报告。

第二十五条 出现违禁内容或严重泄密信息上网、遭受黑客恶意攻击等重大问题的,网站技术部门应先行切断网络连接,减轻危害。

第二十六条 重大事故责任人,涉嫌渎职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监管人员应定期提供内容监管分析报告,提出加强网站建设的意见。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省局将对各有关部门上网信息的采集、报送、录用情况进行考核,并以适当形式对先进信息员和部门进行表彰。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发布上网”包括将有关信息在子网站上发布或者上报主网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对南京市残疾人实行优惠帮扶工作的办法

江苏省南京市政府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残联等部门《关于对南京市残疾人实行优惠帮扶工作的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残联、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文化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市容局、市园林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南京电信局、南京邮政局《关于对南京市残疾人实行优惠帮扶工作的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关于对南京市残疾人实行优惠帮扶工作的办法



(市残联、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文化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市容局、市园林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南京电信局、南京邮政局 2004年6月)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做好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让广大残疾人在我市“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发展进程中,同享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成果,是全社会应当承担的共同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苏政办发〔2004〕40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对我市残疾人实行优惠帮扶工作的办法如下:

第一条 各级残联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尽其责,全面深入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利,积极实行地税代征保障金工作;对领取工商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经区县残联审核,给予一次性补助;各级残联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对考取中等以上学校的残疾人给予奖励或补助;对有康复潜能和需求的残疾人实行有效服务,使其恢复功能回归主流社会,参与社会劳动和生活。

第二条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服务,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要为残疾人培训提供方便,并在培训费用上给予减免优惠;对符合就业条件且于2004年以后领取个体工商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凭区县残联证明,持有关证件,在户口所在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三条 残疾人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持有关证明材料,工商部门优先核发营业执照;自批准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交个体工商户登记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从事广告经营的,免收其广告经营单位注册登记费(包括开业登记费、变更登记费)。

第四条 残疾人本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残疾人员劳动所得,按有关规定减征个人所得税。在执行社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等政策方面,民营企业享受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待遇。

福利企业应接纳有劳动能力的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各级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残联等部门应积极做好福利企业的年检工作。

第五条 各级工会组织要对贫困残疾职工家庭予以帮扶和救助,依法维护残疾职工的权益;企事业单位在改制或关、停、并、转时,应安排好残疾职工的工作和基本生活;对残疾职工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事先征求本单位工会和当地残联组织的意见。

第六条 各级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主动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免收残疾人人事档案、人事关系委托保管费和人才市场、劳务市场门票费。

第七条 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工作计划,切实解决农村特困残疾人的危房改造等问题;对符合进入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及其家庭,民政部门及时纳入城乡低保,并适当上浮保障标准或给予特殊照顾;民政福利彩票公益金应按有关规定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残疾人的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事业。

第八条 为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对接收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对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附设的特教班,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试行免费教育办法,免除学生的杂费、教学大纲规定的书本费;在普通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资助的,各校按有关规定减免杂费、书本费;各类中等和高等院校不得以残疾为由拒绝录取残疾人。

第九条 残疾人在医疗机构就医,可优先挂号、就诊、取药和住院;残疾人残疾程度检测按规定收费标准减免30%。

第十条 各集市贸易市场要优先安排残疾人个体经营户进场经营,市场管理等部门应免收其摊位管理费和卫生费;残疾人免费使用收费公厕。

第十一条 农村残疾人减免“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第十二条 残疾人在报纸上刊登《南京市盲人免费乘车船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遗失启示费用减半。移动和联通公司短信服务业务,对聋哑人实行手机短信优惠包月服务。

第十三条 各园林景点和对社会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展览馆,对残疾人免费开放,经营性景点对残疾人实行优惠开放,允许携带代步工具进入。

第十四条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扶残助残活动;各有关部门在组织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春雨行动”等活动时,要将救助特困残疾儿童纳入其中,予以安排考虑。

第十五条 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给予方便和照顾;其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准予免费携带。盲人持《南京市盲人免费乘车船证》可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地铁和轮渡;残疾人可优先购买火车、汽车和轮船票,并优先进站;残疾人代步的非机动专用车可免费停放公用停车场。

第十六条 公安部门对领取《南京市盲人保健按摩场所开业资格证》及《南京市盲人保健按摩个体开业资格证》的盲人按摩机构免收治安联防费。

第十七条 盲人读物按普通函件交寄的,免收邮费。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宁政办发〔1992〕87号文同时废止。



人事外事工作2000年规划

人事部


人事外事工作2000年规划
人事部


1988年以来,人事外事工作紧密配合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中心任务,努力开拓进取,工作扎实有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打开了局面,形成了规模,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今后人事外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现在到200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人事制度深化改革、人事事业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使人事外事工作更好地为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事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依据《人事工作199
6—2000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人事外事工作是我国外事和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事外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贯彻执行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紧紧围绕部党组提出的实现人事工作“两个调整”的改革思
路,积极推动人事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为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扩大国际影响,主动开展各项人事外事工作。
人事外事工作的主要原则是:
—突出重点。今后五年,人事外事工作的重点是:积极推动全国人事行政领域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努力为在我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即“三个制度、三个体系”,推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人事行政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人事行政界交往。
—注重实效。各项人事外事工作,无论是多双边交流与合作,还是出国培训考察、专题研讨会、国际会议,都要紧紧围绕人事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并立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实际,在充分了解、认真研究国外情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坚决防止盲目地
、脱离实际地照搬照抄。
—拓宽领域。根据人事工作重点,进一步拓宽人事外事工作领域。人事外事工作既要立足于人事系统,又要努力促进和推动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外事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将人事外事工作对外交流合作领域,从目前的人事领域逐步扩展到人事行政和整个人才
资源领域;从发达国家逐步扩展到东欧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
—扩大规模。扩大双边和多边人事外事工作活动范围;扩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加大公务员出国培训力度,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务员出国培训体系;加强国际人事调研;扩展国际职员队伍;加强外事人中队伍建设,提高人事外事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目标任务和要求
随前当前人事制度改革形势的发展,人事外事工作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到2000年,人事外事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要求是:
—深入开展人事行政领域的双边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一批稳定的合作交流渠道,提高交流与合作层次,扩大合作领域和规模,充分发挥双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作用。到2000年,计划派出各类出国团级200个共计1000人次:接待来访团组300个1500人次;建? ⑺吡到涣鞴矣上钟械模玻掣鲈黾拥剑矗案觯磺┦鸬乃浇涣骱献餍橛上衷诘模保蹈鲈黾拥剑常案觯⒌亩酝夂献髑烙赡壳暗模保玻案鲈黾拥剑玻埃案觯⑿纬梢慌献飨钅俊? —拓宽多个外事工作活动范围,积极发展与国际人事行政界的交往。积极参与人事行政、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努力争取在重要的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扩大我国在国际人事行政领域的影响;充分利用多边外事工作活动范围广、层次高的特点,抓住有利时机,
加强与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继续教育工程协会、东部地区公共行政组织等重要组织的联系,争取在这些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积极参加有关活动。到2000年,拟举办2—3次国际会议,组织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关于我国人事行政体制改革的论
文、利用国际舞台,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成就,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努力巩固和扩大国际职员队伍,认真做好国际职员的组织管理和选派工作,充实完善向“国际惯例靠拢”的管理规定;国际职员管理工作将加强国内外、前后方的密切配合,做好组织管理和选派工作,力争巩固并保留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现有的高级职位,争取更多高层职位;争取在今
后5个内派往国际组织的任职人员由现在的280人增加到300人;建立国际职员后备人员库、现任国际职员库和国际职员人事档案库,将后备人员由现在的200人扩大到400人。
—认真落实公务员国外培训计划,加快培养一批从中央到地方公务员业务骨干;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行政管理人才,派遣一批年轻优秀公务员出国培训进修。出国培训工作将加大规模和力度。在今后5年内争取派遣40—50期共600人次的短期出国培训考察考证;派遣100人次
的长期出国培训进修人员;在将中央各部委和所有省、市、区人事厅(局)长普遍轮训一次的同时,努力为一批年轻有为的中青年公务员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五年内争取国外培训经费资助200万美元;争取国内其他部门资助300万人民币。此外,计划召开1—2次出国培训经济交流
会和出国培训成果效益评估会。
—组织召开全国人事外事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推动人事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与交流。加强国际人事行政调研工作,广泛介绍国外人事行政管理经验,为我国人事行政改革服务。在今后五年期间,计划编撰发行30期《国际人事调研》(双月刊),组织100多篇质量较好的文章
,撰写出版第二、三册《外国公务员制度》以及出国培训考察报告集《他山之石》续集。
—努力提高外事人员整体素质,建立一支精干的外事人员队伍。尽快解决外事人员队伍缺编问题,并努力为外派机构储备一定的后备干部。

三、主要措施
人事外事工作由于政策性强、难度大、任务重,要领导重视、思想解放,长远规划,在拓宽交流合作渠道、开辟人事外事经费来源、加强组织管理和加强外事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人事外事工作顺利完成预定的目标、规划和任务。
—多方面开辟建立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利用双边互访和多边交流以及出国培训进修等多种途径,拓宽合作领域,丰富交流合作内容,促进新的交流合作协议的签署和新的合作项目的形成,为我国人事行政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渠道。
—努力开辟多种途径,积极争取国外资助和国内有关部门配合与支持,确保足够的人事外事经费来源。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同时,努力通过建立交流合作协议和项目,争取外国经费资助,为双边、多边交流,国外培训考察,组织和参加国际会议等外事工作筹措必要的经费。
—加强人事外事工作的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严格遵循中央有关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按外事工作的规定和外事审批权限,认真做好每一项人事外事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要细心安排,精心组织,确保质量。
—建立健全人事外事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法规,用以指导和推动全国人事外事工作的开展;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暂行规定》和《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管理实施办法》;充实完善人事外事工作规定和工作人员守则;充实完善国际职员管理有关规定和国际职员工作向国际
惯例靠拢的具体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外事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使人事外事工作在各方面进一步规范化和系统化,做到有章可循。
—积极选拔政治思想好、外语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外事人员队伍,不断加强外事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国情教育、外事纪律教育、专业技能培养,使之成为既精通外事工作又熟悉人事行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1996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