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2:56:23   浏览:96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

(2008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九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监外执行检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监外执行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的任务是: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刑罚执行活动中的正确实施,维护监外执行罪犯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的职责是:

(一)对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交付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二)对公安机关监督管理监外执行罪犯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三)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变更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四)对监外执行活动中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五)其他依法应当行使的监督职责。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在监外执行检察工作中,应当坚持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检察人员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应当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第二章 交付执行检察



第五条 交付执行检察的内容:

(一)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交付执行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二)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交付执行的相关法律手续是否完备;

(三)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交付执行是否及时。

第六条 交付执行检察的方法:

(一)监所检察部门收到本院公诉部门移送的人民法院判处管制、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律文书后,应当认真审查并登记,掌握人民法院交付执行的情况;

(二)通过对人民检察院派驻监狱、看守所检察机构的《监外执行罪犯出监(所)告知表》内容进行登记,掌握监狱、看守所向执行地公安机关交付执行被裁定假释、批准暂予监外执行以及刑满释放仍需执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情况;

(三)向执行地公安机关了解核查监外执行罪犯的有关法律文书送达以及监外执行罪犯报到等情况。

第七条 发现在交付执行活动中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一)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没有向执行地公安机关送达监外执行罪犯有关法律文书或者送达的法律文书不齐全的;

(二)监狱没有派员将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押送至执行地公安机关的;

(三)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没有将监外执行罪犯的有关法律文书抄送人民检察院的;

(四)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因交付执行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监外执行罪犯漏管的;

(五)其他违反交付执行规定的。

第八条 县、市、区人民检察院对辖区内的监外执行罪犯,应当逐一填写《罪犯监外执行情况检察台账》,并记录有关检察情况。





第三章 监管活动检察



第九条 监管活动检察的内容:

(一)公安机关监督管理监外执行罪犯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二)监外执行罪犯是否发生脱管现象;

(三)监外执行罪犯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第十条 监管活动检察的方法:

(一)查阅公安机关监外执行罪犯监督管理档案;

(二)向协助公安机关监督考察监外执行罪犯的单位和基层组织了解、核实有关情况;

(三)与监外执行罪犯及其亲属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第十一条 发现公安机关在监管活动中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一)没有建立监外执行罪犯监管档案和组织的;

(二)没有向监外执行罪犯告知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定的;

(三)监外执行罪犯迁居,迁出地公安机关没有移送监督考察档案,迁入地公安机关没有接续监管的;

(四)对监外执行罪犯违法或者重新犯罪,没有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

(五)公安民警对监外执行罪犯有打骂体罚、侮辱人格等侵害合法权益行为的;

(六)公安机关没有及时向人民检察院通报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情况的;

(七)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

第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应当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分析交付执行、监督管理活动和检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工作的措施。联席会议可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以随时召开。



第四章 变更执行检察



第一节 收监执行检察

第十三条 收监执行检察的内容:

(一)公安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和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收监执行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二)人民法院撤销缓刑、假释裁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三)监狱、看守所收监执行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第十四条 收监执行检察的方法:

(一)查阅公安机关记录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犯违法违规情况的相关材料;

(二)向与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监管有关的单位、基层组织了解有关情况;

(三)必要时可以与违法违规的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犯谈话,了解情况。

第十五条 发现在收监执行活动中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一)公安机关对缓刑罪犯在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安部门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没有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建议的;

(二)公安机关对假释罪犯在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安部门监督管理规定, 尚未构成新的犯罪,没有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建议的;

(三)原作出缓刑、假释裁判的人民法院收到公安机关提出的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后没有依法作出裁定的;

(四)公安机关对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的罪犯,没有及时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收监执行的;

(五)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没有及时通知监狱、看守所收监执行的:

1.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擅自外出,应当收监执行的;

2.骗取保外就医的;

3.以自伤、自残、欺骗等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的;

4.办理保外就医后无故不就医的;

5.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经教育不改的;

6.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且刑期未满的。

(六)监狱、看守所收到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收监执行通知后,没有及时收监执行的;

(七)不应当收监执行而收监执行的;

(八)其他违反收监执行规定的。



第二节 减刑检察

第十六条 减刑检察的内容:

(一)提请、裁定减刑罪犯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条件;

(二)提请、裁定减刑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

(三)对依法应当减刑的罪犯是否提请、裁定减刑。

第十七条 减刑检察的方法:

(一)查阅被提请减刑罪犯的案卷材料;

(二)向有关人员了解被提请减刑罪犯的表现等情况;

(三)必要时向提请、裁定减刑的机关了解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 本办法对管制、缓刑罪犯的减刑检察的未尽事项,参照《人民检察院监狱检察办法》第三章刑罚变更执行检察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县、市、区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应当将提请、裁定减刑检察活动情况,填入《监外执行罪犯减刑情况登记表》。



第五章 终止执行检察



第二十条 终止执行检察的内容:

终止执行的罪犯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条件;

(二)终止执行的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具备相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终止执行检察的方法:

(一)查阅刑事判决(裁定)书等法律文书中所确定的监外执行罪犯的刑期、考验期;

(二)了解公安机关对终止执行罪犯的释放、解除等情况;

(三)与刑期、考验期届满的罪犯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第二十二条 发现在终止执行活动中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一)公安机关对执行期满的管制罪犯,没有按期宣布解除并发给《解除管制通知书》的;

(二)公安机关对执行期满的剥夺政治权利罪犯,没有按期向其本人和所在单位、居住地群众宣布恢复其政治权利的;

(三)公安机关对考验期满的缓刑、假释罪犯没有按期予以公开宣告的;

(四)公安机关对刑期届满的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没有通报监狱的;监狱对刑期届满的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没有办理释放手续的;

(五)公安机关对死亡的监外执行罪犯,没有及时向原判人民法院或者原关押监狱、看守所通报的;

(六)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对刑期、考验期限未满的罪犯提前释放、解除、宣告的;

(七)其他违反终止执行规定的。



第六章 纠正违法和检察建议



第二十三条 纠正违法的程序:

(一)监所检察人员发现轻微违法情况,可以当场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并及时向监所检察部门负责人报告,填写《检察纠正违法情况登记表》;

(二)监所检察部门发现严重违法情况,或者在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后被监督单位七日内未予纠正且不说明理由的,应当报经本院检察长批准,及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三)人民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后十五日内,被监督单位仍未纠正或者回复意见的,应当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

对严重违法情况,监所检察部门应当填写《严重违法情况登记表》,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报送并续报检察纠正情况。

第二十四条 被监督单位对人民检察院的纠正违法意见书面提出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复议。被监督单位对于复议结论仍然提出异议的,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核。

第二十五条 发现对于监外执行罪犯的交付执行、监督管理活动中存在执法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等可能导致执法不公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应当报经本院检察长批准,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



第七章 其它规定



第二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开展监外执行检察工作,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察,全面检察与重点检察,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等方式进行。

县、市、区人民检察院在监外执行检察工作中,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察。

第二十七条 检察人员在工作中,故意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或者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纪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工作实行“一账三表”的检察业务登记制度。“一账三表”是指《罪犯监外执行情况检察台账》、《检察纠正违法情况登记表》、《严重违法情况登记表》、《监外执行罪犯减刑情况登记表》。

监所检察部门登记“一账三表”,应当按照“微机联网、动态监督”的要求,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账三表”的印制式样。

































附件

罪犯监外执行情况检察台账

交付执行机关


罪犯基本情 况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监外执行种类

监督考察起止时间


原判罪名

刑期及其起止时间


住所地址


身份证号

联系方式


执行地公安机关

































备注


登记单位

登记人






检察纠正违法情况登记表

发生违法的单位























提出纠正违法的时间


检察

纠正

情况


被监督

单位反

馈意见


备 注


登记单位


登 记 人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注:对于严重违法情况,还应填报《严重违法情况登记表》

严重违法情况登记表

发生严重违法的单位



























提出纠正严重违法的时间


检察

纠正

情况
















被监督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总政治部、国家科委、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军队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通知

总政治部 国家科委 民政部 等


总政治部、国家科委、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军队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通知
总政治部、国家科委、民政部、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科技干部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区)科委科技干部局、民政局、财政局,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政治部:
根据《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精神,为充分发挥军队高级专家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现对军队高级专家离休退休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文件所称高级专家,系指:正副教授、正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正副主任医师以及相当上述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在文艺系统未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前, 暂含国家文艺六级以上的专家)。
二、军队高级专家离休退休年龄一般为六十周岁。对其中工作成绩显著的少数高级专家,确因工作需要,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限额允许,征得本人同意,经有任免权的机关批准,可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一般只延长一至三岁,如需继续延长时,可再次报批。现
役军官高级专家最大不超过六十五周岁;文职高级专家,相当于副教授级职务的,最大不超过六十五周岁,相当于教授级职务的,最大不超过七十周岁。
三、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及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职务的高级专家;学术上造诣很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有特殊贡献的杰出高级专家,经中央军委批准,可暂缓离休退休。
四、延长离休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应免去其所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和管理职务( 经任免机关批准的个别特殊情况除外),使他们集中精力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军队高级专家,可提高退休费比例。
(一)获得荣誉称号、立功或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1981]39号)第三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可提高百分之十五;获得三等奖、四等奖的,可提高百分之十( 集体奖按主要完成者确定)。
(三)获得军队统一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含原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的,可提高百分之十;获得二等奖的,可提高百分之五(集体奖按主要完成者确定)。
获得两项以上科技奖励的,按其中最高的一项发给。
建国后从国外或香港、澳门、台湾回来定居工作,现为高级专家,其退休费均按军队退休干部的最高标准发给。其中符合提高退休费比例条件的,再按规定提高退休费比例。
上述人员提高比例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
军队高级专家退休后的其他待遇,按国务院、中央军委[1981]39号文件办理。
六、已办理退休手续交地方民政部门安置的高级专家,符合本文件提高退休费比例条件而尚未享受这种待遇的,可从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起,相应提高他们的退休费比例。因提高比例所增加的经费,一九八三年(含)以前退休已由地方拨给退休费的由地方解决;一九八四年(含)以后退休
,现由中央拨给退休费的,由中央财政解决。
七、高级专家需延长离休退休年龄或暂缓离休退休的,由本人所在单位填写《高级专家延长离休退休年龄审批表》或《杰出高级专家暂缓离休退休审批表》,上报审批。需提高退休费比例的,应填写《高级专家提高退休费比例审批表》,已经移交政府安置的,由当地民政部门办理审批
手续;尚未移交政府安置的,由批准其退休的单位办理审批手续。
八、本通知下发前,已经离休退休的高级专家不再复职。
(表一):高级专家提高退休费比例审批表
------------------------------------------------
|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
| | | 专业技术 | | | |
| 行政职务 | | | | 专业 | |
| | | 职务(职称) | | | |
|--------|-----|--------|-----|--------|-------|
| 参加革命 | | 参加何种 | | 技术等级 | |工| |
| | | | |--------|--|资|--|
| 工作时间 | | 党 派 | | 行政级别 | |额| |
|--------|-------------------------------------|
| 主 | |
| 要 | |
| 来 | |
| 历 | |
|--------|-------------------------------------|
| 主 | |
| 要 | |
| 贡 | |
| 献 | |
|--------|-------------------------------------|
| 呈 提 比 | |
| 报 高 例 | |
| 单 退 的 | |
| 位 休 意 | (盖章) |
| 对 费 见 | 年 月 日 |
|--------|-------------------------------------|
| 审 意 | |
| 批 | |
| 机 | (盖章) |
| 关 见 | 年 月 日 |
|--------|-------------------------------------|
| 备 | |
| | |
| 注 | |
------------------------------------------------
注:军队高级专家执行地方文教、卫生、工程、科研、文艺等工资级别的,可填入技术等级栏,并在
备注中说明。
(表二):高级专家延长离休退休年龄审批表
------------------------------------------------
|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
| | | | | | |
| | | 专业技术 | | | |
| 行政职务 | | | | 学 位 | |
| | | 职务(职称) | | | |
| | | | | | |
|--------|-----|--------|----------------------|
| | | 参加何种 | |
| 专 业 | | | |
| | | 党 派 | |
|--------|-----|--------|----------------------|
| 参加革命 | | | | 技术等级 | |工| |
| | | 健康状况 | |--------|--|资|--|
| 工作时间 | | | | 行政级别 | |额| |
|--------|-------------------------------------|
| 近 的 | |
| 几 主 完 | |
| 年 要 成 | |
| 来 工 的 | |
| 从 作 情 | |
| 事 及 况 | |
|--------|-------------------------------------|

| 延 期 | |
| 长 间 主 | |
| 离 拟 要 | |
| 退 担 工 | |
| 休 任 作 | |
| 年 的 | |
| 龄 | |
|--------|-------------------------------------|
| | |
| 呈 意 | |
| 报 | |
| 单 | |
| 位 见 | (盖章) |
| | 年 月 日 |
|--------|-------------------------------------|
| | |
| 审 | |
| 批 | |
| 机 | |
| 关 | (盖章) |
| | 年 月 日 |
|--------|-------------------------------------|
| | |
| 备 | |
| | |
| 注 | |
| | |
------------------------------------------------
注:军队高级专家执行地方文教、卫生、工程、科研、文艺等工资级别的,可填入技术等级栏,并在备注中说
明。
(表三):杰出高级专家暂缓离休退休审批表
------------------------------------------------
|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
| | | | | | |
| | | 专业技术 | | | |
| 行政职务 | | | | 学 位 | |
| | | 职务(职称) | | | |
| | | | | | |
|--------|-----|--------|----------------------|
| | | 参加何种 | |
| 专 业 | | | |
| | | 党 派 | |
|--------|-----|--------|----------------------|
| 参加革命 | | | | 技术等级 | |工| |
| | | 健康状况 | |--------|--|资| |
| 工作时间 | | | | 行政级别 | |额| |
|--------|-------------------------------------|
| | |
| 主 | |
| 要 | |
| 简 | |
| 历 | |
| | |
|--------|-------------------------------------|
| | |
| 主 | |
| 要 | |
| 贡 | |
| 献 | |
| | |
|--------|-------------------------------------|

| | |
| 暂 退 | |
| 缓 休 | |
| 离 理 | |
| 休 由 | |
| | |
|--------|-------------------------------------|
| | |
| 呈 意 | |
| 报 | |
| 单 | |
| 位 见 | (盖章) |
| | 年 月 日 |
|--------|-------------------------------------|
| | |
| 上 意 | |
| 级 | |
| 机 | |
| 关 见 | (盖章) |
| | 年 月 日 |
|--------|-------------------------------------|
| | |
| 审 意 | |
| 批 | |
| 机 | |
| 关 见 | (盖章) |
| | 年 月 日 |
|--------|-------------------------------------|
| | |
| | |
| 备 | |
| | |
| 注 | |
| | |
| | |
------------------------------------------------
注:军队高级专家执行地方文教、卫生、工程、科研、文艺等工资级别的,可填入技术等级栏,并在备注中说明。
注:上级机关指大军区、军兵种,以及相当于大军区级单位的政治机关。



1987年9月10日

青岛市涉案物品价值认定暂行办法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涉案物品价值认定暂行办法
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涉案物品价值认定暂行办法》已于1997年12月15日经市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第一条 为准确认定涉案物品价值,为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和查处违法行为提供合法证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涉案物品,是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或查处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时,需认定其价值的赃物、罚没物、无主物和纠纷财物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
第四条 市和各县级市、区物价管理部门所属的涉案物品价值认定机构,依照本办法负责涉案物品价值认定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 市涉案物品价值认定机构负责下列涉案物品的价值认定:
(一)同级司法机关委托的涉案物品价值认定;
(二)其他司法机关委托的涉案物品价值认定。各县级市、区涉案物品价值认定机构负责除前款以外的司法机关委托的涉案物品价值认定。
第六条 涉案物品价值认定的专职人员,由市物价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者,发给《涉案物品价值认定工作证》,凭证从事涉案物品价值认定工作。
第七条 单位委托涉案物品价值认定机构进行价值认定时,应当出具委托书。委托书应载明物品名称、规格、数量、来源、购置时间等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八条 涉案物品价值认定专职人员,进行涉案物品价值认定,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案件当事人或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案件的处理有利害关系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涉案物品价值认定,应当遵循下列计价原则:
(一)属于国家定价的,按国家规定计价;
(二)属于国家指导价的,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幅度和批量,并比照当地市场同类商品的中等价格水平计价;
(三)属于市场调节价的,按批量并比照当地市场同类和同等质量的商品的中等价格水平计价。
第十条 涉案物品价值认定,应根据委托单位要求的时间,按下列计价方法,以人民币计算:
(一)流通领域的商品,以当地商业单位销售价格计价;
(二)生产领域的产品,成品按当地商业单位销售价格计价;半成品可根据其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所处的阶段,比照成品价格折算;
(三)农副产品,以当地商业单位、农贸市场销售价格计价;
(四)金、银、珠宝制作的工艺品,以当地专营单位销售价格计价;
(五)非馆藏文物、古玩、字画,以当地专营单位销售价格计价;
(六)废品、劣质物品以当地主要物资回收单位收购价格计价;
(七)已陈旧、残损或使用过的物品,应结合案发时的当地同类物品的价格和残旧程度按有关规定折算;
(八)变卖、抵债的物品,可根据有利尽快实现价值的原则,以可变现的价格计价;
(九)涉案物品已灭失或确已无法提供的,在价值认定时,应按有关规定计价。
第十一条 涉案物品价值认定机构进行价值认定后,应出具《物品价值认定书》,加盖涉案物品价值认定机构印章和价值认定专用章。
第十二条 委托单位对涉案物品价值认定机构出具的《物品价值认定书》有异议的,可委托该价值认定机构的上级物价部门设立的涉案物品价值认定机构复核。
第十三条 涉案物品价值认定的收费按国家、省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机关委托涉案物品价值机构对收缴、罚没、扣押物品的价值认定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涉案房地产的价值认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涉案收费的价值认定,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