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张苏军、肖义舜在全国法制宣传处长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9:52:20   浏览:86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张苏军、肖义舜在全国法制宣传处长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


关于印发张苏军、肖义舜在全国法制宣传处长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普法办〔2010〕3号


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印发张苏军副部长 肖义舜同志在全国法制宣传处长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月21至22日, 全国法制宣传处长会议在北京市召开。全国普法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司长肖义舜同志作了题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报告。现将两个讲话印发给你们,望各地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日

在全国法制宣传处长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普法办公室副主任 司法部副部长 张苏军

(2010年1月22日)

刚才听了各位处长的汇报,很受启发,很有收获。昨天,义舜同志对去年的工作作了总结,对今年的重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很有成效。利用这个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提高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分认识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而更好地谋划和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我国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社会总体安定和谐。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球不确定的因素还在继续增长,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在明显上升,这些都会对经济的回升起到很大的干扰作用。同时,我国经济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相当大,仍处于深刻社会变革之中,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从国际上看,西方反华势力利用“三股势力”、“民运”、“法轮功”邪教组织等敌对势力制造事端的企图没有停止。从国内看,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解决科学发展问题,逐步实现13亿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目前由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矛盾问题增多,面对形势的深刻变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适应形势的要求,发挥职能作用,着力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做出贡献。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党中央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基本方略以来,依法治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法制建设和法治实践步伐逐步加快,依法治国正从价值追求向实践层面推进,这其中也凝聚了广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封建历史悠久、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人治观念根深蒂固的大国,实现依法治国目标,可能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的努力。当前,实现依法治国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公民法治观念仍然不强,还没有形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法治的观念还很淡薄,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发生,说到底还是公民法治观念不强引起的。虽然我们已经实施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公民法律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依法治国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作为法治建设重要基础环节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既不能松懈,也不能急燥,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也要定好位,不能产生包打天下的思想,我说的不能急燥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我们目前能做的事情,扎扎实实地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的法治化。

圆满完成“五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法制宣传教育。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来说,今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我们要开展“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对照“五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认真检查考核,查漏补缺,保证“五五”普法规划的圆满完成,为“五五”普法划上圆满的句号。同时,我们又要及时启动“六五”普法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为“六五”普法做好准备,使“六五”普法一开始就在高水平、高起点上运行。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未雨绸缪,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歇一歇喘口气的思想,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年的工作。

二、紧紧围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部署和安排今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出了全面要求和部署。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来展开,这是今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服务中心和大局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为了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司法部专门制定下发了通知,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做好2010年司法行政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专门成立了三个领导小组。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近日也将下发通知,组织开展系列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对今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任务,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深化对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特殊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积极主动、扎扎实实地围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围绕“三项重点工作”,组织开展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项重点工作”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制宣传教育与“三项重点工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各地要围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各地可以就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组织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为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服务。针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我们要继续抓好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特殊人群特别是刑释解教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继续办好中国普法网和各地的普法网站,加强对商业网站法治频道和栏目的指导,加强网评队伍建设,加强舆情监控。针对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对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和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廉政建设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宪法和法治观念,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要把服务“三项重点工作”成效,作为“五五”普法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部门要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纳入“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提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具体思路,制定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关宣传活动。要结合各地实际,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要及时总结在活动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力度。要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情况,纳入“五五”普法总结验收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表彰“五五”普法先进的重要指标。

三、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认真抓好今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件大事

今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务非常繁重,重大的活动比较多,这就要求大家善于抓重点、抓大事,通过抓好几件大事,带动和推进全局工作。

要善于抓大事。义舜同志对今年需要着重抓好的重点工作都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这里,我再强调一下:一是要认真做好“五五”普法规划的检查验收工作,这是保证“五五”普法圆满完成的重要环节。要把检查验收过程当作是总结经验的过程、查找问题的过程、补课的过程、宣传的过程,同时也是普法的过程。由于部里今年还有“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这就决定了部里的检查验收不能放在第四季度,只能往前提,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希望大家回去后尽早部署、尽早发动,在检查验收的方式上可作适当调整,不一定县、市、省层层总结验收。检查验收的重点是县、区这一层,市与省的检查验收可以适当结合一下,减少一个层次,也减少重复检查,这样就可以挤出来一些时间。少数地区有重大活动等情况要推迟检查验收的,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二是开展好“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扩大普法宣传效果。我们正在制定活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和媒体。希望各地要加强本系统的宣传,要把本系统工作如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的宣传与“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结合起来。目前,部里除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外,包括英模表彰的所有新闻宣传都已经明确由法制宣传司来牵头。各地司法行政宣传工作在体制上还不完全统一,我们不作统一的规定,这里面有职能问题、编制问题、还有人员配署的问题,各省有各省的情况。但法制宣传部门要主动整合资源,特别是对外宣传资源,要尽可能向系统内部倾斜,主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三是要组织开展好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评选表彰工作,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意见》下发两年来,全国各地都普遍开展了创建活动,有的是全面开展,有的是试点开展。开展首次评选表彰工作,主要是为了促进创建活动的开展。根据基层同志的意见,我们把评选的条件作了适当调整,不再把省(区、市)这一级的评审表彰作为必要程序,就是省只要搞了试点,即使没有全面开展和表彰,也可以从试点单位中直接推荐,这就避免了某些省(区、市)首次表彰出现空白。四是认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为“六五”普法打下良好的基础。部里“六五”普法规划的起草工作已经启动,我们将以多种方式听取大家的意见,不但要在我们系统内部听取意见,还将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听取包括法学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对“六五”普法规划的意见,使我们的规划制定的早一点,好一点。我说制定得好一点就是要切合我们国家政治经济社会需要、切实我们法治建设的需要、切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际。五是组织筹划“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今年的“12•4”与往年相比,在规模、方式、时间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目前,部里正在筹划部署这项活动。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把好的方式和经验给我们提供。同时,要上下配合,创新方式,形成声势。要从现在就要开始谋划,将这一活动贯彻全年,不断掀起宣传高潮。六是组织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各地要把这项活动穿插到全年工作当中去,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针对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三项矛盾处理中,在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上的重要举措上,来开展好这项活动,努力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其他工作,我这里就不再重复。

要构建大舞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全局性的工作,在目前各地人手少、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做好今年的几件大事,单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整合资源,善于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构建起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大舞台。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督促的职能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才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放大你的效应,如果发挥不好这个平台,找不到这个杠杆和支点,你就只好在哪里叹息小马拉大车。所以,大家要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走大普法的工作路子,开辟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广阔天地。

要争创一流业绩。工作目标和任务确定之后,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各地要根据部里的统一部署,及时制定工作措施和方案,合理安排力量,认真组织实施。对每一项活动,都要及时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使每一项任务都具体到人,每一项工作,件件都有落实。同时还要抓好宣传工作,要针对今年的每一项重大活动,提出具体的宣传方案,加强宣传声势,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

四、用创新的精神来谋划、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如何高质量地完成今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务,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这就要求我们必需以创新的精神来谋划、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要抓好学习。不断加强学习是提高我们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学习作为全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使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有很强的理论性。只有做到理论的清醒,才会做到行动的自觉。我们在座的同志,有很多是老普法,也有不少新进的同志。新来的同志尤其要加强学习,了解普法的历史、过程、普法的现状,找出普法工作的规律。老普法也要不断加强学习,从观念、方式等方式不断创新,以适应时势的发展。希望大家从繁重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抽出一定的时间,多学一些政治理论,多看一些法律书籍,同时,每个人还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特点,学习一些经济、政治、新闻、网络等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要深入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展到今天,积累了许多经验,需要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有很多重大的理论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如何利用好新闻、新闻媒体、网络等宣传手段,如何推进区域法治创建,如何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这些都是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探讨和研究。大家可以选择一些重大课题,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专题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份量、有影响的理论成果。目前,尤其要结合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六五”普法规划的研究制定,召开理论研讨会,开展理论研究,为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和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要开拓创新。创新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永远保持活力的强劲动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但也形成了一些惯性思维和惰性,缺少理论和方式的创新,影响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尤其是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法制宣传教育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迫切需要大力创新。一方面是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增加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传播效率,提高覆盖面;另一方面是在内容创新,不断提高法制宣传的文化内涵,增加法制宣传的渗透力,这样,法制宣传教育才能迸发出勃勃生机。在“五五”普法就要结束、“六五”普法即将开始之际,希望大家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来谋划、来部署、来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争在“六五”普法期间,在理念、机制、内容、手段、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大的创新和突破,努力开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全国法制宣传处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司长肖义舜

(2010年1月21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09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按照政法工作“三项重点工作”、司法行政“七项工作任务”的要求,推进新时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发展。

会上,张苏军副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2009年,在司法部党组、吴爱英部长、张苏军副部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服从服务大局,积极开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相关法制宣传教育。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下发通知,在全国组织开展“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题活动,联合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在北京举办主题论坛,各地、各部门通过法制报告会、法制讲座、法治论坛、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等形式推进活动深入开展。二是积极开展维稳法制宣传。乌鲁木齐“7•5”事件后,全国普法办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在新疆开展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地继续深入开展“法律进寺庙、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并组织力量编译印制大量民族语言法制宣传资料。三是各地按照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防控甲型H1N1流感、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和禁毒等重点问题法制宣传教育。

——结合“法律六进”活动,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和济南会议精神,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法律六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亮点叠出,效果明显。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断深化。司法部与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召开了全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吴爱英部长、中组部李建华副部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广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培训、自学法律等制度,许多省(区、市)通过组织法律知识考试、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专项检查等,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年参加各地各部门法制讲座的省部级干部6000多人次,地市级领导干部80000多人次。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深化。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共举办各种类型的法制学习培训班50多万期,培训公务员1600多万人次。全国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投稿14.5万篇,有1万多篇论文报送全国普法办参评,法制日报选登“优秀征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断深化。各类学校法制教育不断推进。全国共有1600多万青少年参与了“第六届网上普法知识大赛”,开展了“学法守法用法,建设美好祖国”全国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各地组织青少年学生踊跃参加青少年现场法律知识竞赛,并通过层层选拔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总决赛。农民法制教育不断深化。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司法部和中宣部、农业部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分别在黑龙江、湖南举办了专场主题宣传活动;各地积极开展送法下乡、培养法律明白人、完善法律图书室、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有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司法部制作了一批优秀的法制类宣传节目,通过全国远程教育系统面向全国农村播出52小时。

——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各地根据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有序地推开。一是范围较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19个省(区、市)下发创建活动意见,全国开展法治城市创建的地级市有130多个,开展法治县(区、市)创建的县(市、区)有500多个。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吉林、湖北等省所有的县(市、区)全部开展了创建工作,并先后召开全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二是加强了制度建设。开展创建活动的省、区、市都制定印发了指导性文件,一些地市还制定了考核评估指标与测评操作体系。三是加大了工作指导力度。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召开了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研讨会,印发了《关于开展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制定出台了《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总结推广了一些地方的创建经验。四是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各地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和评选工作,有364个村经推荐、考核、公示,被评为第四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创新载体和形式,法制宣传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全国各地运用新闻媒体联合开办法制宣传栏目、节目、专版等,基本实现了“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章”的宣传局面。一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作用。全国普法办与中央电视台协同制作《今日说法》360期、《法制编辑部》52期,在法制日报办专版52期、第一版“五五”普法巡礼报道近50期。各省(区、市)电视台都设了法治栏目,还有近10家地方开办了法治频道。二是网络法制宣传教育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有普法网站近200家,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各大门户网站都开办了法治网页、频道、专栏、专题。三是“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影响广泛。全国各地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联动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集中宣传活动。司法部与中宣部、全国人大内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国普法办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9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座谈会暨“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法治的力量”专题晚会,开办“法律服务在行动”系列节目,开展全国“12•4”法制宣传书画大赛及展览、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法制动漫创作大赛等活动。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活动计划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也开办和制作播出“12•4”法制宣传专题、专栏和节目,并广泛开展“12•4”活动新闻报道,大大提升了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社会效果。

——积极研究探索,不断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和对外法制宣传工作。司法部召开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会议,吴爱英部长和张苏军副部长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积极学习贯彻会议精神,部署安排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大了对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协调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汤杨、吉林长春监狱女警察王玉辉和湖北省燕子司法所所长易满成等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工作,树立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以建国60周年成就展为契机,面向社会宣传展示司法行政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充分运普法依法治理通讯、“五五”普法简报、法制日报、中国普法网以及各地普法依法治理简报、报刊等平台,及时报道各地经验和做法,有力指导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是“五五”普法的检查验收年,也是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之年。201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研究制定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新的五年规划,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发展,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当前,要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和政法工作的目标任务,按照“五个更加注重”和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立足司法行政职能,找准普法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继续加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相关法制宣传。围绕服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各类主题和专项法制宣传活动,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续深入开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企业法制宣传主题活动,通过举办法制培训班、法治论坛、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水平。二是结合“法律六进”活动,继续抓好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实际效果。三是继续加强民族地区和宗教场所法制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继续开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把法律送到街道、社区、乡村、企业、单位,送到每个干部群众手中。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资源,继续推进“法律进寺庙、法律进宗教场所”等活动。少数民族地区要积极探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在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中政委、教育部《关于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的通知》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二、立足于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近日,司法部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做好2010年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各地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职能作用,认真抓好落实。一要组织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近期,我们将发出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宣传活动。要大力宣传宪法和国家基层法律,大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改革发展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与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民族团结进步等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交通管理、物业管理、劳动用工等方面与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育公民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方案,结合“法律六进”以及“法律进寺庙、法律进宗教场所”等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机结合起来,把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述求、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变为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二要组织开展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职能,与综治、公安、民政、工信等部门协调配合,大力加强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要促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三要积极推进司法行政系统廉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1月20日下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吴爱英部长作重要讲话,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长韩亨林同志作工作报告。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对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作出部署。会议明确要求,要加强廉政法制教育,开展廉政法制教育书画摄影作品大奖赛。各级法制宣传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廉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今年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抓好落实。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宣传廉政建设的丰硕成果。要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自觉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三、立足于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认真组织指导“五五”普法检查验收

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部署,今年是检查验收年。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五五”普法检查验收的实施工作从2010年3月份开始,年底结束,分动员部署、开展自查、组织检查、评比表彰四个阶段。一要及时部署,加强指导。检查验收工作是“五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五五”普法工作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环节。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人大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把检查验收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内容。要结合实际,迅速制定检查验收方案和措施,进行动员部署,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二要求真务实,不走过场。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开展自查和检查。要制定具体的检查考核办法,坚持实事求是,严格认真地检查验收,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自查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并将自查情况报全国普法办公室。7-9月,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将从有关部门和地方抽调人员,组成若干检查验收组,以全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组的名义,分赴地方和部门进行检查。检查主要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档案材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每个检查验收组应听取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专题汇报,选择两个地(市)进行检查,并反馈检查验收情况。要在自查和检查的基础上,对“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总结报告于9月底前报全国普法办公室。三要拾遗补缺,全面推动。要结合检查验收,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回顾,查找本地区本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四要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要结合“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检查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取得的成效,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和推荐工作。

四、立足于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举措,是促进地方法治建设、提高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认真总结经验,不断丰富依法治理的内容,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抓好地方、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各地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视支持,把依法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工作指导和各种保障。要积极推动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开展。已开展创建活动的地方,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继续加大指导督促力度,研究制定创建活动考核评价体系,把法治创建工作纳入当地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和评选评优的重要内容。还没有开展创建工作的地方,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尽快启动,填补法治创建工作的空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要扎实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要按照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为充分展示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实绩,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全国普法办公室已于去年底下发了《关于开展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各地要严格按照《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试行)》要求,认真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积极开展省级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为开展全国表彰工作打好基础。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评选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可以率先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评选表彰工作。三要进一步加大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力度。要紧紧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大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依法办事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深入蓬勃开展,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五、立足于营造良好社会法治环境,组织开展“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

为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全面反映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取得的重大成就,今年要组织有关中央媒体和省(区,市)有关媒体开展为期一年的 “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列入重要日程,确定分管领导,确定组织协调单位,明确责任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宣传策划,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活动方案,确定宣传重点,细化宣传措施,抓好组织实施。二要突出宣传重点。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对普法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对“五五”普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宣传“五五”普法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的成效。宣传“法律六进”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宣传“五五”普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活动中要注重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达到“在活动中普法,在普法中活动”的效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三要拓宽宣传渠道。要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广泛组织媒体参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作用,在重点播出时段、重要版面,通过开辟专访、专栏、专版、专题,加强宣传。既邀请中央主流媒体参加宣传报道,也组织相关地方报刊、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参加活动。要组织媒体采访团,深入部分省(区、市)开展专题采访和集中宣传报道活动。各地、各部门既要积极配合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采访和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提供新闻线索和宣传素材,同时也要组织策划好本地系列宣传活动。

六、立足于塑造法制宣传教育品牌,不断扩大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2010年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确立十周年,部党组对做好2010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部党组的要求,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确立十周年为契机,使系列宣传活动迈上新台阶,创造新境界。一要加强策划。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及早策划,创新形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使活动更务实、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二要坚持服务中心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和司法行政七项工作任务,来思考、来研究、来策划今年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放大宣传效果,扩大影响力。三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加大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合作,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四要注重创新。要在运用好传统法制宣传手段和形式的同时,努力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法制宣传公益广告、手机报、移动电视等新的法制宣传手段和渠道。

七、立足于坚持不懈地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

在成功实施五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司法部已将“法制宣传教育‘六五’规划研究”列为年度重点理论研究课题,成立课题小组,吴爱英部长担任牵头人,张苏军副部长和法宣司负责同志参加,同时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共同开展“六五”普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法制宣传司已成立“六五”普法规划研究起草小组,将邀请地方普法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参加。在起草过程中将分别组织召开地方座谈会、行业座谈会、专家学者座谈会,共同谋划“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一要加强理论研究。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加强理论研究对做好新的五年普法规划至关重要。近日,全国普法办发出通知,将开展“六五”普法规划研究制定征文活动,力求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二要总结实践经验。要总结25年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把握发展规律,适应新的形势,使新的普法规划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要注重创新。在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时,要立足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立足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立足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要有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要通过新的五年普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推进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发展。

八、立足于树立司法行政机关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

根据“三定”方案,司法部法制宣传司承担着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大部分省(区、市)司法厅(局)法制宣传处也承担着相应职能。这是一项新的职能,一项重要的工作。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既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各项工作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要充分认识做好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部党组的要求和工作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宣传意识,把宣传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二要切实加强对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严格按照中央对宣传工作的要求,使宣传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加强对宣传阵地的管理,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要加强对司法行政宣传工作的指导,促进信息沟通,开展经验交流。要加强工作研究,开展专题调研,着力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机制。三要努力形成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合力。要综合利用系统内部各种宣传平台,充分发挥自办媒体的作用。要加强与各类主流媒体的沟通、协调,强化主动宣传的意识,善于运用大众传媒开展宣传,善于运用网络等新兴传播方式,通过举办专刊、专栏、专版等形式,对司法行政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深度宣传和集中报道,组织开展有影响力的大型宣传、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展示司法行政系统的良好形象,不断扩大司法行政工作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四要大力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队伍建设。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要大力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建立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制度,引导大家努力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宣传工作知识和技能。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使宣传工作更符合“三贴近”的要求。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全面完成“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发展,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李少波


[内容提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政府组织和调整社会的功能和权限范围不断扩大,行政机关享有的自由裁量权也随之增加。不论哪个国家,行政自由裁量权都是存在的,只是范围和监督制约的方式不同而已。现代行政的特点是行政权力迅速扩张,行政权力扩张的表现是行政机关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它的存在是提高行政效率之必需。但要实现行政法治,又必须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加以一定的控制。因此,深入研究行政自由裁量权以及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办法,对促进行政法的发展及维护行政机关的权威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行政自由裁量权不仅是各国行政法学研究的艰深理论问题,而且也是行政主体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而具体研究某一类行政行为中的自由裁量权将更有利于指导实践。行政处罚作为一种最严厉的制裁性行政行为,其自由裁量权若被滥用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法制建设。因此,本文对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以深入探讨,按照遵循公平与效率的原则,研究如何运用程序来控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以期有利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正确、及时而有效地执法,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质量技术监督 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 程序 控制
孟德斯鸠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种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则把它概括为一个权力定律,既著名的“阿克顿定律”:“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会被滥用,滥用行政权力,必然会导致行政权力的腐败。古德诺曾指出,国家意志得不到执行,无异于一纸空文,执行非国家意志表达的行为准则是执行机构自己在行使表达权力。为了使行政机构有效服从表达机构,行政权力的行使有效的体现其所有者的意志,防止行政权力异化,必须对行政权力加以控制。《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在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促进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行政职能的扩张,行政机关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裁量权,如何防止自由裁量权被滥用已成为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及负效应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含义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个法理上的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基于法律规定的目的和宗旨,自主寻求判断事实与法律的最佳结合点,并据此作出或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它具有法定性、自主选择性、相对性等特点。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对行政自由裁量权作出不同的分类:第一,在实施要件不确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有是否作出一定行政行为的自由裁量权。第二,在行政行为的法律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有选择行为方式、种类和幅度等的自由裁量权。第三,在行政行为程序不确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有选择行政程序的自由裁量权。这种分类与我国现行诉讼法中审查理由的规定相衔接。便于对自由裁量权进行司法监督。
从历史上看,古代的行政自由裁量权主要存在于司法制度中,司法制度中的自由裁量主要是法官自由裁量,它有无限自由裁量与有限自由裁量之分。无限自由裁量,一指专制君主基于最高司法权所产生的任意裁量;二指在国家建立之初,法官在很多情况下进行的无法司法,这是由于法律尚不完备缘故。“无法”但还要司法,因此就赋予了法官以极大的任意性,这是一种无限制的司法,是无限自由裁量。所谓有限自由裁量,是指在肯定法官具有自由裁量权的前提下,对法官的自由裁量范围作出一定的限制,法官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有限的自由裁量权。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行政权与司法权分立。因此,自由裁量权在行政管理领域也广泛地存在。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原则:
1、合法原则。合法原则是指行政主体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只能在有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
2、正当合理原则。正当合理是指在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前提下,公务员的自由裁量行为还要遵循一套行政规范。
3、服务原则。在自由裁量中贯彻服务原则,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接受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原则。国家公务员作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在自由裁量中有义务维护国家尊严,不允许任何人损害、诋毁国家荣誉,不得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
5、保护国家机密和工作秘密原则。保守国家机密是指在自由裁量中,公务员非经允许不得泄露有关党和国家安全、利益尚未公开或不得公开的政治、军事、外交、科技等重大事项的秘密。
6、公正廉洁、克己奉公原则。由于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内容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国家公务员在自由裁量中,绝对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力,受血缘亲疏、情感、情绪等情感因素的影响,在同等条件下,做出悬殊很大的处理和有意的偏向。
(二)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是法律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之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法规不能概括完美,罗列穷尽,作出非常细致的规定。因此,从立法技术上看,有限的法律只能作出一些较原则的规定,作出可供选择的措施和上下活动的幅度,促使行政主体灵活机动的管理。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之必需的权限,它能使行政执法者审时度势地处理问题。可见,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行政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科学发展一日千里,这些都是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客观性社会基础。王名扬先生在《美国行政法》中把这种客观基础归纳为六个方面,颇具说服力:“第一,现代社会变迁迅速,立法机关很难预见未来的发展变化,只能授权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决定;第二,现代社会极为复杂,行政机关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决定,法律不能严格规定强求一致;第三,现代社会技术性高,议会缺乏能力制定专业性的法律,只能规定需要完成的任务或目的,由行政机关采取适当的执行方式;第四,现代行政范围大,国会无力制定行政活动所需要的全部法律,不得不扩大行政机关的决定权力;第五,现代行政开拓众多新的活动领域,无经验可以参考,行政机关必须作出试探性的决定,积累经验,不能受法律严格限制;第六,制定一个法律往往涉及不同的价值判断。从理论上说,价值判断应有立法机关决定,然而由于议员来自不同的党派,议员的观点和所代表的利益互相冲突,国会有时不能协调各种利益和综合各种观点,得出一个能为多数人接受的共同认识,为了避免这种困难,国会可能授权行政机关,根据公共利益和需要,采取必要的或适当的措施。”虽然王先生讲的是英美一些国家的情况,但它对我国研究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有很大的启发性。
(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及负效应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与其它行政权一样,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积极地推动作用,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运行起到了维护公共利益,维持公共秩序,提高行政效率,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国家权能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可能造成侵害,从而对行政法治构成威胁。其集中表现是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实践中具体表现形式为:一是不正确的目的。行政机关违背授权法的目的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违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出于个人目的或小团体利益考虑,滥用行政处罚权;二是不相关的考虑。行政机关考虑不应考虑的因素或不考虑应该考虑的因素而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为;三是违反客观性(排除主观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参与了不正当的主观因素;四是显失公正。具体行政处罚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所发生的影响明显不公平;五是违反法定程序。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处罚决定时,不按法定程序进行。
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违背了法律授权的目的和意愿,干扰和破坏了法制秩序,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有:一是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因为行政主体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处理问题随意性很大,畸轻畸重,反复无常,不同情况相同对待,相同情况不同对待,引起群众怀疑、不信任,产生对立情绪,不配合行政主体的管理,行政违法行为增多,导致社会秩序的不稳定;二是助长特权思想,滋生腐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当前腐败得不到有效遏制,在很大程度上与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有关。
二、自由裁量权在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中的体现
自由裁量权在我国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首先,质量技术监督违法行为涉及的内容广泛,情况复杂、变化迅速,法律、法规不可能对所有情况下的行政处罚都规定得明确具体,详尽无遗;其次,质量技术监督问题的专业性、时间性、地域性很强,法律、法规不应该对行政处罚作过于僵化的硬性规定;第三,我国目前的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尚不够健全,有些内容不够完备,表现出一定的“概括性”和“模糊性”,有些法律、法规尚无具体的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一言以蔽之,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应当授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行政处罚中以必要的自由裁量权,使之能根据客观情势,权衡轻重,灵活运用,在法定范围内作出合法、合理的行政处罚,以达到依法行政,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目标的实现。根据我国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具体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事实要件认定的自由裁量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当事人的行为性质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事项的性质认定酌情裁量。确认其行为是否违反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秩序。并经过调查决定是否作出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八条:“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对产品质量作出承诺、保证,而该产品又不符合其承诺、保证的质量要求,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与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
(二)判定情节轻重的自由裁量
所谓情节是指事物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演变过程。质量技术监督违法行为的情节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包括目的、动机、心理状态和态度表现等,客观方面包括时空、对象、方式手段和危害后果等。在实施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时,必须认真考虑上述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违法情节。
在质量技术监督法律中,有不少法条规定的是酌定情节。即在量罚时,需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酌定违法情节的范围、程度和轻重。法条中经常可见“根据不同情节、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等模糊语言来概括、规定,其本身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又缺乏认定情节轻重的法定条件,具体理解和适用,只有听凭质量技术监督执法人员去判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54条:“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有包装的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三)选择处罚的对象、种类和幅度的自由裁量
我国现行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主要有责令改正、罚款、没收违法产品、吊销营业执照、没收作案工具等。对某一应受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的违反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秩序行为,到底应如何决定处罚的对象、种类呢?根据处罚法定原则,当然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决定。现行质量技术监督法律规定了三种类型:第一,确定型。即对某种质量技术监督违法行为,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明确规定了处罚对象、种类,应给予某种行政处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9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选择型。即对某一质量技术监督违法行为,质量技术监督法律规定了可以选定处罚对象、幅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23条:“未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造或者修理计量器具的,责令停止生产、停止营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第三,混合型。即对某一质量技术监督违法行为,质量技术监督法律规定了可以选定处罚对象,又规定了可同时选定另一种行政处罚或不处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33条:“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应当封存并没收该产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技术处理;处以进口产品货值金额20%—50%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此外,在对罚款数额的具体规定中,有的只规定了上限,有的既规定了上限,又规定了下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36条:“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而擅自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销售,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并对单位负责人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39条:“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从现有的质量技术监督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罚款是所有行政处罚中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也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运用自由裁量权最频繁的一种。在此,关键在于把握两点:一是不要超出法定的范围和幅度;二是在法定的范围和幅度内不要畸轻畸重,显失公正。
(四)选择行为时限的自由裁量
质量技术监督法律中有些法条所规定的限期行政相对人履行某种义务,既未具体规定履行的期限,也未规定其履行的幅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17条:“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由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部门责令其生产者、销售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公告后经复查仍不合格的,责令停业,限期整顿;整顿期满后经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吊销营业执照。监督抽查的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依照本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处罚。”等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就必须根据客观情势运用自由裁量权对履行的期限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规定的期限必须切实可行而又能体现严格执法,过短或过长都是不适当的。
三、行政程序在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运行中的价值意义
(一)行政程序及其功能
所谓程序,就是行为从起始到终结的长短不等的过程。构成这一程序过程的不外是行为的步骤和行为的方式,以及实现这些步骤和方式的时间和顺序。
行政程序,就是由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步骤、方式和时间、顺序构成的行为过程。步骤,就是实现某一程序的若干必经阶段;方式,是实施行为的方法和形式,两者构成程序的空间表现形式。整个行为过程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步骤和方式连接而成的,完成这一程序过程需要用一定的时间。为提高效率,就需要有时限;完成这一程序步骤,还须遵循先后次序,这就是顺序。时限和顺序构成程序的时间表现形式。
程序权利与义务和实体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以行政机关为一方,以相对一方为另一方,都有实体权利和义务,也有程序权利和义务。行政行为是由实体权利义务和程序权利义务所组成的,职权、职责就是行政机关的实体权利义务。为了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和方式,先后顺序以及在多长时限内完成,就是程序,如果这些程序是法定的,那就是行政机关的程序义务。例如,《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听取相对方的陈述和申辩,重大处罚还要听证。这就是行政机关的程序义务,也就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程序权利。
行政机关的程序权力,也就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程序义务,一般表现在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提出某项申请,或行政机关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履行某项义务时所设置的程序要求,公民如不履行这些程序义务,就可能得不到申请的许可,或将受到某种处罚。例如,规定公民的某项申请必须经哪些机关批准,那么,就一个机关也不能少,且必须按顺序盖章。规定必须多少天或几月几日前送上申请书,期限一过,行政机关就不再接受。要求公民在几月几日前必须纳税,期限一过,就将给予处罚。
行政机关的程序义务在很多情况下将会影响相对一方的实体权益,但也有相当一些行政程序,并不涉及相对一方的实体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权利义务的问题。其一,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义务,即程序违法,是行政机关违反法律的问题,就“违法”这一点而言,是实体违法还是程序违法,并无差别;行政机关违法而不纠正,其危害远较公民违法要严重得多。其二,程序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实体问题。例如,在检查公民身份证时,公安人员必须首先出示自己的证件,这是表示身份程序。是否表明身份,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影响相对一方的合法权益。但立法者设置这一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体现执法工作的严肃性,防止假冒,避免社会秩序混乱,损害国家利益。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程序的背后都体现着国家的、社会的某种更高层次的利益。其三,更为重要的是,程序本身自有其内在的价值。例如,在作出对公民权利的不利影响的决定前,必须听取意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参与、尊重公民个人的尊严;禁止任何形式的暴力获取证据,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精神和对公民个人尊严的尊重;重大决策前听取专家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体现了程序理性;规定了多少时限内对公民作出答复,体现了行政效率的要求,等等。因此,不存在空头的无意义的程序。所有的程序不仅或多或少与相对一方的合法权益有关,也与国家、社会利益相关连。一切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都将给社会或个人带来危害。因此,程序权利义务就有了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把行政权比做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疾驰的火车,飞奔的骏马,那么,行政程序就是火车的铁轨,骏马的辔头。它通过对行政权行使的一系列程序设计,使行政权的行使过程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从而避免行政权出轨、失控而造成的对公民权利和行政权本身理应追求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双重损害。
如果仅仅把行政程序看作是对行政权的消极约束,这只能是一种过时的、片面的观点。实际上,整齐划一、简洁明确的行政程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行政权行使中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从而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了可能。
不仅如此,行政程序还是公民参与的渠道,是沟通政府与人民联系的桥梁。传统的依法行政,公民在行政过程中成为行政权作用的单纯客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只能依靠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提供事后救济;而包含告知、听证等核心内容的行政程序,则给公民在行政过程中与行政权争辩、对话的机会,这不仅为公民权利提供了更切实的保护,而且使行政权的行使渗入公民意志成为可能。此外,当今社会事务的纷繁复杂,客观上要求政府与人民之间更加密切合作、良性互动;行政程序正是为这种合作提供了一条纽带,为这种互动准备了一个平台,通过公民的有序参与,行政事务由政府单方面的责任变成了政府和人民共同的事业,社会将由此变得更加和谐,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行政程序需要靠法律的形式,将行政程序变为行政程序法律,才能使行政程序对行政行为有约束力。只有同当事人权益和行政效率有关的重大行政程序,才由法律规定,其目的是强行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遵循一定行政程序,以保证行政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因此,行政程序上升为法的意义在于:行政程序法律是国家制定并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程序规则,一旦违反了程序规则,即属违法行为,要依法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而没有上升为法律的一般程序,即使违反了,也不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人们经常讲的行政程序大多是从法律意义上讲的,即指法定行政程序。所以,制定行政程序法,完善行政程序法制建设,让行政程序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是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需要。
(二)行政程序在控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中的价值

陕西省蚕种管理办法(试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蚕种管理办法(试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蚕种管理,提高蚕种质量,维护蚕种生产、经营者及养蚕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选育、生产、经营和使用蚕种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蚕种是指桑蚕种。柞蚕、蓖麻蚕种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省蚕种工作,负责安排、组织和管理蚕种的生产、经营及品种的布局、规划、选育、引进、试验、推广、调拨,核发《蚕种生产许可证》、《蚕种经营许可证》和蚕种质量合格证》。
第五条 省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制定本省蚕种地方标准,并在蚕种生产,供应、销售过程中负责蚕种质量的监督检验和质量争议的仲裁工作。
第六条 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审定本省育成的和引进的新品种,复查现行的推广品种,推荐参加全国鉴定的新品种。
第七条 省农业科学研究部门负责全省蚕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鉴定、研究、利用、建立档案工作。

第二章 蚕品种资源的管理、选育和品种审定
第八条 引进的蚕品种须经检疫,确认无疫病后方可利用。向国外提供蚕品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育种单位提供的新品种,在推广前必须提供制定质量标准的有关资料和相应的饲养技术规程。
第十条 经审定合格的新品种,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证书,予以公布,并组织推广。
未经审定和经审定不合格的蚕品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宣传、推广和授奖。

第三章 蚕种生产和经营
第十一条 蚕种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蚕种场制种。生产蚕种必须持有《蚕种生产许可证》,无证的单位一律不得制种。
新建、扩建或停办蚕种场,必须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生产蚕种的单位必须具备蚕种生产设备、技术力量、桑园及稳定的原蚕基地。
第十三条 蚕种生产实行原原种、原种、普通种三级繁育体系。在原原种繁育中选优留制母种。原原种、原种由指定单位繁育。普通种利用原种生产。生产蚕种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四条 蚕种由持有《蚕种经营许可证》的蚕桑生产单位和蚕桑技术推广部门经营,无证单位不得经营。
第十五条 蚕种销售实行购销合同制,在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下,划区供应,由用种单位与生产单位签订购销合同。
第十六条 凡经营的蚕种,质量必须达到省颁地方标准。销售的蚕种在包装上须注明品种、卵量、繁育季别和制种场名,并附有《质量合格证》。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生产、经营、引进不合格蚕种。严禁出售假、劣蚕种。
因不可抗拒的因素,需要调拨、供应不符合国家和本省质量标准的蚕种时,须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蚕种价格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省物价部门统一制定。

第四章 蚕种的检验和检疫
第十九条 凡生产和购进的蚕种必须经过检验和检疫。蚕种的生产单位,负责蚕种的自检工作;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蚕种管理机构,负责行业例行的检验工作;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机构负责蚕种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动植物检疫机构负责蚕种的检疫工作。
第二十条 对销售的蚕种,检验和检疫人员有权抽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妨碍蚕种检验和检疫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部门及工作人员,对送检的蚕种必须在出库前完成检验、检疫,不得延误。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二条 在蚕种生产、经营和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由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一)在蚕品种资源的保存、选育、试验或蚕种的生产、经营、检验、检疫工作中,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通报批评或给予行政处分。
(二)弄虚作假,销售假、劣和卵量不足的蚕种,违反蚕种价格管理规定,擅自变动销售价格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物价管理、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权限予以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蚕种生产许可证》、《蚕种经营许可证》,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10%的罚款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无证生产或经营蚕种的,由省农业行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建议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四)违反本办法,不按规定取得检验、检疫签证而调运、销售蚕种的;擅自引进、散发、销售未经审定或审定不合格的品种的;擅自向国外提供蚕品种资源、保密科技成果或情报的,没收其违法所得,责令赔偿损失。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机关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
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的财物,全部上交地方财政,不得挪作它用。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申请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农牧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省过去发布的有关蚕种管理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99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