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8:39:25   浏览:983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的通知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的通知

厦府办〔2010〕15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厦门市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O年七月十九日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根据《商务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家电以旧换新推广工作方案的函》(商商贸发〔2010〕190号)、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关于印发〈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的通知(修订稿)》(商商贸发〔2010〕231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498号)以及《财政部印发关于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的补充通知》(财建〔2010〕44号)有关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家电以旧换新”是指消费者交售旧家电并购买新家电的行为。

  第三条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推广实施期暂定为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第四条 家电以旧换新工作遵循“手续简便、直接补贴、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原则。在有效扩大消费的同时,做好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1号)规定的从2011年起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政策的衔接工作。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二章  补贴政策

  第五条 补贴方式及对象:

  1.凡在福建省境内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或具有福建省当地户口的人(以下简称购买人),在政策实施期间将废旧家电交售到中标回收企业,并到中标销售企业购买新家电的,可享受家电补贴。交售旧家电与购买新家电的购买人必须一致。已享受“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新家电不得重复享受以旧换新补贴,即本省农业户口居民购买家电下乡中标产品可在“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中任选一类享受补贴。

  2.凡在政策实施期间内从购买人手中收购旧家电并交售给指定拆解处理企业进行拆解处理的中标家电回收企业(以下简称回收企业),均可享受运费补贴。

  3.在政策实施期间指定的家电拆解处理企业对购买人交售旧家电完成拆解处理的,可享受拆解处理补贴。

  4.在政策实施期内,个人购买新家电的,总量不超过5台;单位购买新家电的,总量不超过50台。

  5.购买新家电不受交售旧家电品种对应、省内区域的限制,交售五类产品中的任何旧家电,在购买其中任何一种新家电时均不享受补贴,但购买享受财政补贴新家电的数量应与交售的旧家电数量相同;在福建省内任何地方交售旧家电后,凭以旧换新凭证可在厦门地区购买新家电,并享受相同的财政补贴。

  第六条 以旧换新补贴家电产品范围:电视机、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空调、电脑。补贴产品范围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时调整补兖。 

  第七条 补贴标准为:

  1.家电补贴。按新家电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补贴上限为:电视机400元/台,电冰箱(含冰柜)300元/台,洗衣机250元/台,空调350元/台,电脑400元/台;

  2.运费补贴:根据回收旧家电类型、规格、运输距离分类分档给予定额补贴。具体补贴标准详见附件一。运输距离是指回收企业实际所在地与拆解处理企业实际所在地间的公允距离,具体标准由市家电以旧换新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定后予以公布。

  3.拆解处理补贴:根据拆解处理企业实际完成的拆解处理以旧换新旧家电数量给予定额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电视机15元/台、电冰箱(含冰柜)20元/台,洗衣机5元/台,电脑15元/台,空调不予补贴。

  第八条 以旧换新的新家电要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标准要求。

第三章  操作流程

  第九条 购买人选择已中标的回收企业,通过网络、电话及其他方式提出交售旧家电的申请,并在回收企业上门收购旧家电时提供购买人身份证件(个人凭身份证,单位凭组织机构代码证或营业执照),回收企业及时上门收购旧家电;或购买人先购买新家电,中标企业在向购买人配送新家电的同时回收旧家电,同时向购买人开具统一印制的家电以旧换新凭证。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家电以旧换新凭证进行转让、出售,套取财政补贴。

  第十一条 回收企业在购买人提出申请后与购买人约定上门收购时间,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上门收购旧家电时完整填写并开具国家统一印制的家电以旧换新凭证。

  回收企业须在收购当天将家电以旧换新凭证的所有信息,包括家电以旧换新凭证序列号、旧家电的类别、品牌、型号、产品制造商、机身序列号(如确无序列号将由家电以旧换新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机身序列号)、旧家电回收价格以及购买人的姓名(单位全称)和有效身份证件(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录入家电以旧换新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第十二条 交售废旧家电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电视机:外壳、显像部件、线路板等主要部件齐全;

  2.空调:机壳、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线路板等主要部件齐全;

  3.冰箱:机壳、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线路板等主要部件齐全;

  4.洗衣机:机壳、内胆或滚筒、电动机、线路板等主要部件齐全;

  5.电脑:显示器、机壳、电源、主板、CPU、内存条等主要部件齐全。

  第十三条 购买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家电以旧换新凭证,到已中标的家电销售企业购买新家电,对符合补贴条件的,销售企业按销售价格向购买人开具发票,指导购买人填写《家电以旧换新(家电)补贴资金申报表》,并在当天将相关信息准确录入家电以旧换新管理信息系统。两种形式可任选其一。一是,当场垫付补贴,资金按新家电的销售价格减去补贴资金后的金额收取货款。不符合补贴条件的,应立即告知购买人,按销售价格收取货款。二是,销售企业按新家电的销售价格收取货款,购买人在新家电送货到家,返还旧家电后再领取补贴资金。

  第十四条 中标回收企业收购的旧家电须在15个工作日内全部交售给指定拆解处理企业进行拆解处理,向拆解处理企业开具销售发票,发票要准确注明交售旧家电的产品类别、品牌、规格、型号、数量和价格等信息,并将对应的家电以旧换新凭证交拆解企业,准确填写《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申报表》。对符合条件的,拆解处理企业向中标回收企业垫付运输费用补贴,并须在收验当日将相关信息准确录入系统。不符合补贴规定的,应立即告知回收企业。

  第十五条 中标销售企业符合以旧换新条件并经过备案的网点凭新家电销售发票、以旧换新凭证和《家电以旧换新(家电)补贴资金申报表》等材料,每月15日及30日(如遇公共假期则顺延至工作日报送)两次报网点所在地区经贸部门审核后,到区财政局兑付补贴资金。

  第十六条 拆解处理企业凭以旧换新凭证和《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资金申报表》、《家电以旧换新(拆解处理)补贴资金申报表》等材料,每月5日前报市环保局审核后,到市财政局兑付已垫付的运费补贴和拆解处理补贴资金(详见附件2)。

第四章  家电回收企业

  第十七条 为方便购买人交售旧家电,旧家电回收采取多元化回收的方式。家电生产企业(售后服务机构)、销售企业、专业回收企业等均可参加市贸发局、市财政局组织的家电以旧换新回收企业招投标活动。

  第十八条 参与招标的家电回收企业应当具有相应的服务能力,信誉好。市贸发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的家电回收企业招投标的具体条件为:

  1.注册地在厦门市内,具备一定经营规模,有良好的经营管理经验,并经过商务主管部门再生资源回收备案(对非专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可在中标后办理经营范围变更和再生资源经营者备案);

  2.单纯回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主体企业)年废旧物资经营额达1500万元以上;家电生产企业(售后服务机构)、销售企业家电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以上;

  3.企业的回收网点应当具有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查验以旧换新有关信息的能力;

  4.应有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的封闭式库房,具有一定的运输车辆或与物流企业签订有运输合同;

  5.企业的回收网点应布局合理、覆盖面广,并建立规范的台账登记制度;

  6.经营信誉良好,近三年内没有不良资信记录;

  7.具有合理的网点布局,覆盖面广的回收渠道和网点;

  8.有经过培训、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回收人员;

  9.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10.我市指定的拆解处理企业不具备回收企业招投标资格。

  第十九条 旧家电回收企业参加投标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回收企业投标书;

  2.投标人有关信息说明,包括企业简介、资信状况、管理水平、回收队伍、信息系统、仓储和运输能力等方面内容(注明对以上内容真实性负责);

  3.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原件及授权代表身份证复印件(需加盖企业公章);

  4.投标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需加盖企业公章);

  5.提供库房的租赁协议或相关产权证明(有效期大于两年)

  6.回收企业承诺书;

  7.实施旧家电回收的措施,包括宣传、信息管理、上门服务、商品流向档案等措施;

  8.商务部门颁发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证明复印件(需加盖企业公章,非专业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在家电回收企业中标后须补办经营范围变更和再生资源经营备案等手续);

  9. 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年度或最近一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复印件(需加盖公章),银行资信等级;

  10.招标人认为应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具体以招标文件为准。

  第二十条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批投标确定回收企业。前一批没中标的企业,在条件具备后,可直接参与下一批投标。

  第二十一条 回收企业及其网点应到企业所在地区经贸局备案,区经贸局应当在接到备案申请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并不得以网点备案为由向企业收费。备案提供以下材料:

  1.网点情况介绍,包括经营情况、销售规模、售后服务能力(送货、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服务)简介;

  2.回收企业的中标通知书复印件(附网点清单,加盖单位公章);

  3.中标回收企业与网点的关系证明及授权书;

  4.网点工商注册登记证复印件及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5.具备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发票开具能力和资格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 回收企业中标后应与市贸发局、市财政局签订承诺书,并向市财政局缴纳履约保证金10万元。按照承诺及时公布各类旧家电回收价格,主动接受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监督;保证及时按公布价格收购购买人交售的旧家电,无正当理由不得拒收;规范发放以旧换新凭证,回收的旧家电一律交售给指定的拆解处理企业,并保持旧家电主要部件的完整性,不得擅自拆解处理旧家电,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从事制售以旧充新等违法行为。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承诺协议的中标回收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将给予公开警告,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参加家电以旧换新的资格,并没收履约保证金。

  第二十四条 回收企业应对回收旧家电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并在每月7日前将上一月份回收旧家电的相关统计报表报企业所在地区经贸局 (信息系统完善后根据信息系统要求报送),各区经贸局汇总后于每月10日前报送市贸发局。

  第二十五条 市贸发局将中标回收企业报商务部、财政部备案。并指导非专业回收企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增加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范围,并到市贸发局申请再生资源企业备案,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经营。符合财税〔2008〕157号文件规定条件的中标回收企业,可以享受有关增值税优惠政策。

第五章  家电销售企业

  第二十六条 专业家电连锁销售企业、综合性大型零售企业、家电生产企业(销售机构)等均可参加市贸发局、市财政局组织的家电以旧换新销售企业招投标活动。

  第二十七条 参与投标的销售企业应当具有较强实力、信誉好、销售网络健全。市贸发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的家电销售企业招投标的具体条件为:

  1.注册地在厦门市境内,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家电产品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经营实力较强,有良好的经营管理经验;

  2.销售网络健全,网点布局合理;

  3.企业的销售网点应当具有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查验“以旧换新”有关信息的能力;

  4.经营信誉良好,近三年内经营资信状况良好且没有不良资信记录;

  5.具备完善的家电送货、安装、调试、保养等售后服务体系,具有较强的仓储及配送能力;

  6.应具备相应的销售规模,生产企业销售公司的网点应具有较高的覆盖面;

  7. 投标人属国家家电下乡中标流通企业的,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具体指标由招标文件统一规定,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第二十八条 家电销售企业参加投标时,应提供以下材料,材料格式在招标文件中明确:

  1.销售企业投标书;

  2.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原件及授权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

  3.投标人有关信息说明,包括企业简介、资信状况、管理水平、物流能力等方面内容;

  4.投标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需加盖公章);

  5.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年度或最近一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复印件(需加盖公章),银行资信等级;

  6.销售企业承诺书;

  7.销售网点和配送中心清单;

  8.实施家电以旧换新的措施,包括宣传、信息管理、质量保障、售后服务等措施;

  9.招标人认为应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十九条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批投标确定销售企业。前一批没中标的企业,在条件具备后可直接参与下一批投标。鼓励中标销售、回收企业本着便民的原则,便利交旧购新,缩短流程时间。鼓励销售企业、回收企业,形成销售回收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第三十条 销售企业所属的销售网点,应当向所在地区经贸局备案后,方可开展家电以旧换新业务。区经贸局应当在接到备案申请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并不得以网点备案为由向企业收费。销售网点备案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网点情况介绍,包括经营情况、销售规模、售后服务能力(送货、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服务)简介;

  2.中标销售企业的直营或加盟关系的证明及授权书(原件);

  3.中标销售企业的中标通知书复印件(附网点清单,加盖单位公章);

  4.网点工商注册登记证复印件和网点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5.具备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发票开具能力和资格的证明材料。

  第三十一条 销售企业中标后应当与市贸发局、市财政局签订承诺书,明确权利和义务,并对所属各销售网点的经营行为承担责任,并向市财政局缴纳履约保证金30万元。保证按市场正常价格销售新家电,严格按规定明码标价,做到公开透明;要加强对销售网点的监管,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对销售网点统一的工作要求;禁止乱涨价、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要严把进货关,杜绝伪劣、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产品进入我市市场。

  第三十二条 鼓励中标销售企业本着惠民的原则,继续做好各类营销促销活动,但中标销售企业不得将各类营销促销手段与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混淆,不得以购买人享受国家以旧换新政策为由,而不予享受企业的营销促销优惠,或提高商品的成交价格。应在最低成交价格的基础上给予购买人家电以旧换新补贴。

  第三十三条 销售企业应确保购买人的权益,对购买人在选定家电并谈好价格后,再出示以旧换新凭证的,应按规定给予抵扣补贴部分资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

  第三十四条 销售企业要增强网点的销售服务功能。销售网点应在显著位置悬挂统一的“家电以旧换新指定店”标识;设置专门的公示栏,张贴家电以旧换新相关须知、指南等;设立免费服务热线,建立健全物流配送体系,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第三十五条 销售企业应对新家电销售情况即时进行统计,并在每月7日前将上一月份新家电销售的相关统计报表报企业所在地区经贸局、区财政局(信息系统完善后按信息系统要求报送),由各区经贸局汇总后于每月10日前报送市贸发局。

  第三十六条 市贸发局将中标销售企业及符合条件的销售网点报商务部、财政部备案。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承诺协议的中标销售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将给予公开警告,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参加家电以旧换新的资格,构成违法的,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

第六章  拆解处理企业

  第三十八条 拆解处理企业由市环保局从现有列入厦门市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理单位名录(包括临时名录)的企业中筛选1家拆解处理企业,会同市财政局报市政府确定。非指定的拆解处理企业不得收购和处理以旧换新的旧家电。

  第三十九条 市环保局制定家电以旧换新拆解企业筛选评估标准(详见附件2),会同市财政局开展拆解处理企业的筛选工作。拆解处理企业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依据《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40号)列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包括临时名录)的独立法人单位,不包括个体工商户。

  2.具有相关环境、质量、安全等管理和技术人员。应具备不少于3名具有本专业领域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全职技术人员。

  3.具有与拆解处理废旧家电相适应的分类、包装、贮存、拆解、处理的相关设施和设备。处理种类需覆盖本次家电以旧换新的所有产品:电视机、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空调、电脑。应具有冰箱和空调制冷剂的抽取、暂存或回收处理设施/设备,不得向大气中直接排放。

  4.对本厂不具备深度处理能力的废旧家电拆解产物应具有妥善利用或处置方案。废印刷线路板等危险废物应提供或委托给有相应资质的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置,电线电缆、机电应提供或委托给环境保护部核定的进口废电机等定点加工利用单位拆解处理,阴极射线管的玻璃应优先提供或委托给阴极射线管生产企业回收利用。

  5.具有通过系统记录、查验废旧家电拆解处理数据的能力。建立了废旧家电经营情况记录簿制度,记载内容应包括每批废旧家电的来源、类型、重量以及数量、收集(接受)时间、拆解处理时间、贮存地点;不能深度处理的废旧家电拆解物以及其他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的种类、重量或者数量及去向;拆解处理过程中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记录或委托监测报告。

  6.近3年内未受到环境保护部门的相关处罚。

  第四十条 拆解处理企业要与市环保局、市财政局签订承诺协议,并向市财政局缴纳履约保证金10万元,按照承诺保证不无故拒收中标回收企业交售的旧家电,不将收购的旧家电再流通,不从事制售以旧充新等违法行为,原则上在30个工作日内将以旧换新废旧家电拆解处理完毕,规定时间内不能拆解完毕的,要及时报告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并对废旧家电进行安全妥善贮存,确保不发生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四十一条 拆解企业应于2010年10月31日前设立视频监管系统,对厂区所有进出口、拆解处理和贮存等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管。拆解处理厂区应只设一个进口,一个出口。

  第四十二条 拆解处理企业应当在厂内显著位置设置标识牌,公开每日旧家电的接收、拆解处理和贮存情况,并按周将接收、拆解处理和贮存情况上报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相关记录旧家电接收、拆解处理和贮存情况的原始凭证应妥善保存备查。

  第四十三条 市环保局于每月10日前将拆解情况统计数据汇总至市贸发局,并在政府网站上设立专门栏目,公开拆解处理企业报送的旧家电接收、拆解处理和贮存情况。

  第四十四条 对违反承诺协议的拆解处理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将给予公开警告,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将依法予以查处,以上情节严重的将报市政府取消其参与以旧换新废旧家电拆解处理企业资格。

第七章  补贴资金申报、审核及兑付

  一、家电补贴

  第四十五条 购买人交售旧家电,从回收企业取得国家统一印制的家电以旧换新凭证。回收企业须在以旧换新凭证上注明旧家电的产品品牌、规格、型号、机身序列号、购买人姓名(单位全称)及有效身份证明(组织机构代码证)、旧家电回收价格、凭证序列号等信息。

  第四十六条 购买人购买新家电时直接申报家电补贴,由销售企业进行审核,对符合补贴条件的,销售企业按销售价格向购买人开具发票,并指导购买人填写《家电以旧换新(家电)补贴资金申报表》。两种形式可任选其一。一是当场垫付补贴,资金按新家电的销售价格减去补贴资金后的金额收取货款。不符合补贴条件的,应立即告知购买人,按销售价格收取货款。二是销售企业按新家电的销售价格收取货款,购买人在新家电送货到家,返还旧家电后再领取补贴资金。

  第四十七条 购买人申报补贴时应当提供的资料:

  1.以旧换新凭证

  2.购买新家电的发票复印件(原件经销售企业审核后返还);

  3.《家电以旧换新(家电)补贴资金申报表》;

  4.购买人居民身份证件或相关法人单位的相关证明,购买人为单位法人时由经办人执本人身份证、单位委托书和单位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第四十八条 家电销售企业符合以旧换新条件并经过备案的网点每月15日及30日两次汇总新家电销售发票、以旧换新凭证、购买人有效证件或法人单位相关证明复印件、《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申报表》、《家电以旧换新(家电)补贴资金汇总表》及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等材料,提交注册所在地的区经贸部门进行审核,区经贸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无误后,到区财政局申领补贴资金。区财政局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确认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家电销售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帐户。各区财政、经贸部门要加强对家电销售企业代理审核兑付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骗补行为的发生。

  二、运费补贴

  第四十九条 中标回收企业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将收购旧家电全部销售给拆解处理企业,并向拆解企业开具销售发票。

  第五十条 根据实际销售旧家电数量,中标回收企业直接申报运费补贴,由拆解处理企业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的,直接垫付运费补贴,同时指导回收企业填写《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申报表》。不符合补贴规定的,应立即告知回收企业。

  第五十一条 中标回收企业申报补贴时应当提供的资料:

  1.以旧换新凭证;

  2.销售旧家电的销售发票原件及复印件(原件审核后返还);

  3.《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申报表》。

  4. 《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汇总表》

  第五十二条 家电拆解处理企业每月5日前对回收企业的申报资料进行整理,凭以旧换新凭证、《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申报表》、《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汇总表》、《家电以旧换新代垫运费补贴汇总表》及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等材料,于每月5日前报市环保局审核后,到市财政局申领补贴。环保局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市财政局在接到申报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确认工作,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到家电拆解处理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

  三、拆解处理补贴

  第五十三条 家电拆解处理企业定期完成对拆解处理的以旧换新旧家电品种、数量进行统计,凭以旧换新凭证、《家电以旧换新拆解补贴申报表》、《家电以旧换新拆解处理补贴汇总表》等材料,于每月5日前报市环保局审核合格后,到市财政部门申领补贴资金。环保局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市财政局在接到申报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确认工作,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到家电拆解处理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

  第五十四条 拆解处理企业申报拆解补贴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1.《家电以旧换新拆解处理补贴申报表》;

  2.家电以旧换新凭证;

  3.家电回收企业开具的旧家电销售发票复印件(附购货清单);

  4.拆解处理企业垫付运费凭证(附运费收据);

  5.拆解记录表及拆解产物销售凭证或处理证明;

  6.《家电以旧换新拆解处理补贴汇总表》。

  第五十五条 拆解处理企业要对收购的以旧换新家电逐一核对,旧家电实物与以旧换新凭证、家电以旧换新管理系统提供的产品类别、规格、型号等信息应保持一致。对审核不符的,不得申报拆解补贴。要按环境部门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旧家电拆解处理工作,不得倒买倒卖以旧换新的旧家电。

  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拆解处理企业申报补贴表的审核工作,对旧家电是否拆解完毕、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拆解产物流向等内容进行跟踪审核。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拆解处理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定期核查制度,防止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第八章  补贴资金来源、拨付及清算

  第五十六条 补贴资金按照专项转移支付有关规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第五十七条 补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公开透明、分级负担、定向使用和动态监管的原则。

  第五十八条 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80%,地方财政承担20%。我市承担的补贴资金参照家电下乡做法由市区按8:2分别承担。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另文下发。

  第五十九条 市财政局会同市贸发局根据各区废旧家电存量、家电拆解处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等,测算并下达各区补贴资金规模。

  第六十条 市财政局根据中央财政下达数及市级财政配套数,按照测算的区补贴资金规模,及时将不少于80%的补贴资金拨付到各有关区财政的指定专户。其余补贴资金按需求进度和上述程序拨付。实施过程中发生实际补贴资金超出预算部分,由各区财政先行垫付。

  第六十一条 各区财政局会同同级经贸部门在每年3月底前,核实汇总上年度家电销售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报市财政局进行审核清算。市环保局在每年4月中旬前,核实汇总上年度家电运费、拆解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报市财政局进行审核清算。

第九章  部门职责分工

  第六十二条 成立厦门市家电以旧换新工作领导小组,黄菱副市长任组长,朱奖思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贸发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委宣传部、市物价局、市经发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本市家电以旧换新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家电下乡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挂靠市贸发局,梁群民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市贸发局牵头组织实施我市家电以旧换新各项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管理家电以旧换新工作进程;建立与回收企业、销售企业和拆解企业的联系机制和信息沟通渠道,会同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回收企业、销售企业的招标和资格认定;负责印制和组织发放家电以旧换新凭证。负责销售企业补贴申报审核的组织管理工作。 

  市财政局负责制订补贴资金的管理办法及资金管理;负责家电销售企业、拆解处理企业垫付资金的补贴发放;负责及时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用于加强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宣传、业务培训、销售网点监管、监督检查、公示及必要的设备购置等。各级财政部门应及时按规定将补贴资金划拨给相应的企业, 

  市环保局负责对家电拆解处理企业的筛选工作,并报市政府确认;负责旧家电拆解处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负责对家电拆解后产生的危险废物处置实施监管,落实拆解任务;负责拆解企业代垫的运费补贴和拆解补贴审核的组织管理工作。 

  市贸发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对应业务的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对家电以旧换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市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及过程相关宣传报道工作。 

  市经发局负责对本市家电产品生产企业的管理,督促指导生产企业提高和保障家电产品质量。 

  市物价局负责指导中标回收企业按公平合理的价格回收旧家电;负责加强以旧换新家电的价格监管,规范经营者的价格行为,负责监督中标的销售企业按市场正常的价格销售新家电。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规范家电销售企业、回收企业以及二手家电市场等经营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要加大对家电以旧换新过程中销售伪劣商品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行为;加强二手家电市场监管,打击销售翻新旧家电等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工商机关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费者协会)的作用,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消费者对家电以旧换新的投诉举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市质监局要加强对家电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督,对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企业,质监部门应当责令生产企业召回相关产品,依法对其查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市审计局负责补贴资金发放兑现的监督管理。

  市监察局负责家电以旧换新有关政府部门举报投诉的处理。

  第六十三条 各区政府应参照市里工作机制,及时成立家电以旧换新工作领导小组,处理家电以旧换新日常事务。

  第六十四条 建立和完善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厂商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市贸发局、财政局、环保局对全市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实行信息通报制度。对工作进展情况、销售进度以及工作中的措施、经验进行交流,对反映问题及时反馈加以整改。区经贸局、财政局切实负起牵头部门的作用,及时联系工商、环保、物价、质监等部门,联手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为家电以旧换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报告制度,各成员单位应将家电以旧换新工作进展情况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告各级家电以旧换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建立与回收企业、销售企业和拆解处理企业的联系机制,建立顺畅的信息渠道,监督和管理家电回收、销售企业及网点。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定期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和建议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五条 市家电以旧换新领导小组负责本市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监督管理制度,保障以旧换新工作有序开展。

  本市各级经贸部门建立中标家电回收、销售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制度。制定家电以旧换新凭证管理办法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对己申领的凭证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加强对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市环境保护局建立指定拆解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制度,加强对废旧家电拆解处理环节的监督管理,必要时可驻厂监管。

  本市各级物价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旧家电回收指导价格和新家电产品的销售价格。 

  本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规范家电销售企业、回收企业以及二手家电市场等经营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要加大对家电以旧换新过程中销售伪劣商品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行为;加强二手家电市场监管,打击销售翻新旧家电等违法行为。要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投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消费者对以旧换新家电产品的申投诉举报,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市各级质量监督部门按照职责查处违反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从源头上打击假冒伪劣违法活动。

  本市各级审计局负责补贴资金发放兑现的监督管理。

  本市各级监察局负责家电以旧换新有关政府部门举报投诉的处理。

  各区政府应安排必要的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经费,专项用于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开展。

  第六十六条 参与家电以旧换新的各类企业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相关规定,一经查实有任何骗取财政补贴的行为,要严格采取追回财政补贴资金、没收保证金、取消资格及向社会公示等处罚措施。

  第六十七条 中标销售企业有以下行为的,将实施扣缴保证金、暂停或取消家电以旧换新中标资格等处罚。处罚决定由市家电以旧换新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市家电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公布执行。

  1.不履行投标承诺和中标协议,销售服务问题突出的;

  2.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3.违反《零售商供应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利用家电“以旧换新”中标资格,恶意克扣货款、压低采购价格或其他损害供应商利益的;

  4.违反《零售商促销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开展虚假促销、不按期备案、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5.虚构相关证明,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

  6.不按经贸等部门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数据的;

  7.对所属销售网点管理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六十八条 中标销售企业所属的网点出现下列行为的,区经贸部门应当立即责令限期改正;在规定限期内没有改正的,区经贸局应当暂停其销售网点资格,整改后还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家电以旧换新销售网点资格:

  1.店内没有张贴家电以旧换新相关公示资料和须知的;

  2.违反国家关于家电产品“三包”规定,售后服务不能到达相关要求,以各种理由拖延服务的;

  3.在家电以旧换新销售过程中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4.以各种理由限定购买人消费自由的,如限定购买人选择品牌、要求购买人要事先出示以旧换新凭证等行为;

  5.对销售的新家电未严格按规定明码标价的,或者在销售价格上将以旧换新购买人与其他普通消费者区别对待,损害购买人利益的;

  6.不符合家电以旧换新中标销售企业网点备案相关条件的。

  第六十九条 在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销售网点不良行为造成的消费者损失,由相关中标销售企业全部承担。

  第七十条 回收企业有以下行为的,将实施没收保证金、暂停或取消家电以旧换新中标资格等处罚。处罚决定由市家电以旧换新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市家电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公布执行。

  1.对中标回收企业不按承诺的公示价格收购或无正当理由拒收废旧家电,经举报并查实两次以上(含)违规行为的;

  2.不按规定建立废旧家电流向档案,由经贸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在规定限期内没有改正的;

  3.不规范发放以旧换新凭证,损害购买人利益或扰乱以旧换新工作进展的;

  4.不按规定将旧家电全部交售给指定的拆解处理企业,或擅自拆解处理旧家电及核心部件,从事制售以旧充新等违法行为;

  5.其他违反市场经济秩序行为。

  第七十一条 拆解企业有以下行为,由市环保局报市家电以旧换新领导小组批准后暂停直至取消拆解处理企业的资格。2011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实施后,三年内不得授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

  1.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行为;

  2.无正当理由拒收回收企业交售的旧家电;

  3.利用市场垄断优势,恶意压低旧家电回收价格,损害回收企业和购买人利益,影响以旧换新政策推进的;

  4.不按规定做好废旧家电回收拆解档案,或者将回收的旧家电进入二手市场流通的;

  5.从事制售以旧换新等违法行为的;

  6.伪造相关凭证,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

  7.其它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七十二条 家电以旧换新经营主体(含销售、回收和拆解企业)有以下违反商品生产和经营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由各级工商和质监部门根据自身职责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1.利用中标或指定企业的优势,进行欺行霸市、行业垄断或不正当竞争等违反市场经济秩序等行为的;

  2.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进行虚假宣传,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3.擅自拆解和组装废旧家电,将旧家电翻新进入二手市场流通的;

  4.其他违反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七十三条 家电以旧换新经营主体(含销售、回收和拆解企业)有以下行为的,由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1.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

  2.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方式、价格手段进行价格欺诈的;

  3.其他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七十四条 家电以旧换新经营主体(含销售、回收和拆解企业)骗取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七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将根据国家关于家电以旧换新的新规定或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完善。

  第七十六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七十七条 本细则由市贸发局会同市财政局、环保局、经发局、工商局、质监局、物价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暂行办法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和听证暂行办法》的通知

成府发〔2004〕27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和听证暂行办法》已经2004年3月4日市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是指涉及重要的政府规章草案,重大的政策措施,重大的政府直接投资项目等事项。

第三条 市政府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公示、听证应当遵循公正、透明、规范和效率的原则。

第五条 市政府全体会、常务会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决策机关。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本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听证的组织实施。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主管部门的,从其规定。

第六条 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进行公示。

第七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可行性说明;

(三)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有关统计数据、调查分析资料;

(四)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论证经过,即听取意见的范围、人数,尤其是利害关系人、专家所占的比例及意见;

(五)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法律分析意见书;

(六)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利害关系、行政成本;

(七)收集反馈信息的渠道;

(八)决策机关认为需要公示的内容。

第八条 公示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十个工作日。

第九条 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通过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宣布,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政府公告栏上进行公示。

第十条 公示中收集的信息,应如实、全面、及时形成公示报告。

公示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示的基本情况;

(二)收集的主要意见、建议及理由;

(三)对主要意见、建议的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 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需要听证的,应在公示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向社会公告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参加方式、参加人数等。

第十二条 举行听证会,设听证主持人,负责组织听证会。听证主持人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人担任。

听证参加人的范围、条件、数量,根据听证事项的内容确定,在公示时一并公示。

听证会后,应如实、全面、及时形成听证报告。

第十三条 公示、听证报告应当作为决策机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 公示、听证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意见,决策中未采纳的,应说明理由,并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 对应当公示、听证而没有公示、听证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不得提交决策机关讨论。

第十六条 区(市)县政府、市政府部门可根据本暂行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

第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附英文)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附英文)

1987年5月4日,国务院

第一条 为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民用航空器(含航空发动机和螺旋桨,下同)的设计、生产、使用和维修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民用航空器的单位或者个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维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登记的民用航空器的单位或者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生产、使用和维修,实施以确保飞行安全为目的的技术鉴定和监督。
第四条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
第五条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必须执行规定的适航标准和程序。
第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设计民用航空器,应当持航空工业部对该设计项目的审核批准文件,向民航局申请型号合格证。民航局接受型号合格证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型号合格审定;审定合格的,颁发型号合格证。
第七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生产民用航空器,应当具有必要的生产能力,并应当持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型号合格证,经航空工业部同意后,向民航局申请生产许可证。民航局接受生产许可证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生产许可审定;审定合格的,颁发生产许可证,并按照规定颁发适航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前款规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均不得生产民用航空器。但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但因特殊需要,申请生产民用航空器的,须经民航局批准。
按照前款规定生产的民用航空器,须经民航局逐一审查合格后,颁发适航证。
第九条 民用航空器必须具有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方可飞行。
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应当规定该民用航空器所适用的活动类别、证书的有效期限及安全所需的其他条件和限制。
第十条 持有民用航空器生产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民用航空器,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需要出口时,由民航局签发出口适航证。
第十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民用航空器必须具有国籍登记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登记的民用航空器,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国籍登记证由民航局颁发。民用航空器取得国籍登记证后,必须按照规定在该民用航空器的外表标明国籍登记识别标志。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进口外国生产的任何型号的民用航空器,如系首次进口并用于民用航空活动时,出口民用航空器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向民航局申请型号审查。民航局接受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对该型号民用航空器进行型号审查;审查合格的,颁发准予进口的型号认可证书。
第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租用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必须经民航局对其原登记国颁发的适航证审查认可或者另行颁发适航证后,方可飞行。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民用航空器取得适航证以后,必须按照民航局的有关规定和适航指令,使用和维修民用航空器,保证其始终处于持续适航状态。
第十五条 加装或者改装已取得适航证的民用航空器,必须经民航局批准,涉及的重要部件、附件必须经民航局审定。
第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和境外任何维修单位或者个人,承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登记的民用航空器的维修业务的,必须向民航局申请维修许可证,经民航局对其维修设施、技术人员、质量管理系统审查合格,并颁发维修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维修业务活动。
第十七条 负责维修并放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登记的民用航空器的维修技术人员,必须向民航局提出申请,经民航局或者其授权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维修人员执照或者相应的证明文件后,方可从事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并放行工作。
第十八条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审查应当收取费用。收费办法由民航局会同财政部制定。
第十九条 民航局有权对生产、使用、维修民用航空器的单位或者个人以及取得适航证的民用航空器进行定期检查或者抽查;经检查与抽查不合格的,民航局除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其处罚外,还可吊销其有关证件。
第二十条 使用民用航空器进行飞行活动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航局有权责令其停止飞行,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
一、民用航空器未取得适航证的;
二、民用航空器适航证已经失效的;
三、使用民用航空器超越适航证规定范围的。
第二十一条 维修民用航空器的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航局有权责令其停止维修业务或者吊销其维修许可证,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维修许可证,擅自承接维修业务的;
二、超过维修许可证规定的业务范围,承接维修业务的;
三、由未取得维修人员执照的人员负责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并放行的。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擅自生产民用航空器的,民航局有权责令其停止生产,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
第二十三条 按照本条例受到处罚的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应当根据民航局的建议对受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民航局因适航管理工作的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民航局从事适航管理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营私舞弊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民航局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罚款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民航局提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提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执行的,民航局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 民航局应当在广泛征求航空工业部及各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条例的实施细则及有关技术标准。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由民航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一九八七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AIRWORTHINESS OF CIVIL AIRCRAFT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ADMINISTRA-
TION OF THE AIRWORTHINESS OF CIVIL AIRCRAFT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May 4, 1987)
Article 1
These Regulations are formulated for the purpose of ensuring safety in
civil aviation, protecting public interest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aviation undertakings.
Article 2
All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are engaged in the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use and maintenance of civil aircraft (including aircraft engines and
propellers, and the same hereinafter) with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ll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export civil aircraft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all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perform outsid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intenance services to aircraft register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abide by these Regulations.
Article 3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airworthiness of civil aircraft denotes the
technical appraisal and supervision exerci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rtinent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over the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use
and maintenance of civil aircraft for the purpose of ensuring safety in
flight.
Article 4
The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AAC")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airworthiness
of civil aircraft.
Article 5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airworthiness of civil aircraft shall be
exerci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cribed airworthiness criteria and
procedures.
Article 6
Any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intend to design civil aircraft shall, on
the strength of the document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Aeronautic Industry
for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design project, apply to the CAAC
for a Certificate of Up-to-Standard Model. The CAAC shall, after receipt
of the application therefor, conduct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ais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s to whether the model to be
designed is up to standard and, if the model is proved to be up to
standard, a Certificate of Up-to-Standard Model shall be issued.
Article 7
Any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intend to manufacture civil aircraft shall
have the necessary manufacturing capacity and shall, on the strength of
the Certificate of Up-to-Standard Model as prescribed in Article 6 of
these Regulations and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Ministry of Aeronautic
Industry, apply to the CAAC for a Manufacturing Permit. The CAAC shall,
after receipt of the application therefor, conduct examination and
apprais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s to whether the
applicants are qualified to obtain a Manufacturing Permit, if they are
proved to be qualified, a Manufacturing Permit shall be issued to them,
together with an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to be issu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No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have not obtained a Manufacturing Permi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may manufacture
civil aircraft, except as otherwise prescribed in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8 of these Regulations.
Article 8
Any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have not obtained a Manufacturing Permit but
intend to manufacture civil aircraft as a result of special needs shall
apply to the CAAC for approval. Civil aircraft manufactu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 in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shall be examined one by one
and only after each of them is proved to be up to standard shall an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be issued.
Article 9
Civil aircraft may engage in flight operations only when they have
possessed an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issued by the CAAC.
The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issued by the CAAC shall specify the type(s)
of activities the aircraft is (are) good for, the period of validity of
the Certificate, and other conditions and restrictions required for
ensuring safety.
Article 10
If civil aircraft manufactured by units possessing a Civil Aircraft
Manufacturing Permit are to be exported as approv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the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for
Export shall be issued by the CAAC.
Article 11
Civil aircraft that are to fly with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ust
possess Nationality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s. Civil aircraft that have
been register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bear the
national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shall be issued
Nationality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by the CAAC. Civil aircraft shall,
after obtaining a Nationality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stencil on their
outer surface the identification marks of nationality regis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ticle 12
Where any units or individual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tend to
import any model of civil aircraft manufactured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if it is im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o be used for civil aviation
activities, the units or individuals exporting that civil aircraft shall
apply to the CAAC for examination of the model. The CAAC shall, upon
receipt of the application, conduct the examination of the model of the
civil aircraf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If the model is
proved to be up to standard, a Certificate for Model Approval shall be
issued to permit the import.
Article 13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leased by any unit or individu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y engage in flight operations only after the CAAC has
examined and approved the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issued by the country
of registry of the said aircraft or only after the CAAC has issued a new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to the aircraft.
Article 14
Any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have obtained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s for
their civil aircraft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CAAC and its mandates of airworthiness, use and maintain the said
civil aircraft and ensure that they are in a state of permanent
airworthiness.
Article 15
The addition or modification of a civil aircraft for which an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has been obtained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approval of the CAAC and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and accessories involved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CAAC.
Article 16
Any maintenance units or individuals inside or outsid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at intend to undertake maintenance services for civil
aircraft register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apply to the
CAAC for a Maintenance Permit. Only after the CAAC has examined their
maintenance facilities,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und them up to standard and issued a Maintenance Permit may they engage
in the maintenance business activities within the scope approved.
Article 17
Maintenance technical personnel in charge of maintaining and releasing
civil aircraft register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apply to
the CAAC and only after the CAAC or a unit authorized by the CAAC has
examined them and found them qualified and they have thus obtained a
Maintenance Personnel Licence or a similar certificate may they engage in
the maintenance and release of civil aircraft.
Article 18
Fees shall be charged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airworthiness of a civil
aircraft. The amounts to be charged and relevant procedures for charging
shall be set by the CAA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rticle 19
The CAAC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examine regularly or selectively the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manufacture, use or maintain civil aircraft, as
well as the civil aircraft for which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s have been
obtained. If they fail to pass the examination or selective examination,
the CAAC shall impose penalties on th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se Regulations and may, in addition to that, revoke their
relevant documents.
Article 20
If any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use civil aircraft for flight activities
are found in any one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 the CAAC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order them to suspend flight and impose a fine on th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riousness of the case:
1. no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has been obtained for the civil aircraft;
2. the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of the civil aircraft has expired; or
3. the civil aircraft has been used beyond the scope prescribed in the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Article 21
If any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maintain civil aircraft are found in any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 the CAAC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order
them to suspend the maintenance business or revoke their Maintenance
Permit and impose a fine on th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riousness of
case:
1. no Maintenance Permit has been obtained and yet maintenance business
has been procured without authorization;
2. maintenance business has been undertaken beyond the business scope
prescribed in the Maintenance Permit; or
3. personnel who have not obtained a Maintenance Personnel Licence have
been put in charge of the maintenance and release of civil aircraft.
Article 22
If any units or individuals, in violation of the provisions in Article 7
of these Regulations, manufacture civil aircraft without authorization,
the CAAC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order them to suspend the manufacturing
and impose a fine on th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riousness of the case.
Article 23
The superior competent authorities in charge of the penalized uni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based on the proposal of the
CAAC, subject the principal persons in charge of the penalized units or
other persons directly responsible to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If the
case is so serious as to constitute a crime, criminal liabilities shall be
investigated by the judicial orga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rticle 24
If accidental death or bodily injury or heavy losses in property have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negligence in the work of airworth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CAAC shall assume the liability for damages and
subject the persons directly responsible to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If
the act of the persons directly responsible constitutes a crime, the
judicial organs shall investigate their criminal liab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rticle 25
The CAAC personnel engaged in airworthiness administration who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positions and powers to seek personal gains and graft
and corruption shall be subjected to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If the case
is so serious as to constitute a crime, criminal liabilities shall be
investigated by the judicial orga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rticle 26
Any units or individuals that do not accept the decision of the CAAC
concerning the imposition of a fine may, within 15 days of receipt of the
notice of the fine, apply to the CAAC for reconsideration or directly file
a suit with a people's court. If no application for reconsideration is
submitted or no suit is filed and yet the decision has not been executed
at the expiry of the prescribed period of time, the CAAC may apply to the
people's court for the enforcement of the decision.
Article 27
The CAAC shall, on the basis of the opinions widely solicited from the
Ministry of Aeronautic Industry and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concerned,
formulate the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Regulations and the
relevant technical standards.
Article 28
The CAAC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Regulations.
Article 29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become effective as of June 1,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