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田维护费使用范围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3:13:30   浏览:96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油田维护费使用范围的规定

财政部


关于油田维护费使用范围的规定
1981年2月28日,财政部/石油部

油田维护费,是根据石油开采工业的特点而建立的维持油田简单再生产资金。一九六一年开始试行,一九六五年作了修订。这个制度执行以来,对缓和产量递减,保持油田的稳产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有的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的开采阶段,稳产的难度越来越0大,原来规定的油田维护费使用范围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油田开采的情况。为了适应中、晚期油田生产的情况,促进合理开发,缓和递减速度,提高最终采收率,合理使用油田维护费,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油田维护费的使用范围作了修订。具体规定如下:
一、油田维护费只限于在本油田范围内使用。
二、为弥补产量递减和提高最终采收率而打的调整井、补充井、检查研究井、扩边井;井网未控制的死油、气区和未充分发挥作用的低渗透层及油、气田边缘的油、气、水过渡带所打的采油、采气、注水井等,以及相应的地面设施。
三、为保持地层压力,加强注水而打的注水井、注气井、水源水质处理以及相应的地面设施和水源工程。
四、为适应油田地下情况的变化而改变采油方式所采取的措施,如自喷井改为抽油井后所配备的抽油机、潜油泵,以及为井下作业配套的砂场、酸站、化堵站等。
五、为适应油、气田生产情况的变化,需改变生产工艺、集输流程、以及保持正常生产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如油水气管线、供电、通讯线路的调整,改变走向,变换口径和各种站的调整等。由于这类工程往往同固定资产更新、大修理互有交叉,因此,在更新改造资金、大修理基金有结余时,应在更新改造资金和大修理基金中开支一些。
六、为了油田调整修建的一般道路(包括小型桥涵)、道班房、交通车站,以及购置非机动养路设备、工具等。
七、为了调整油田生产而扩充土地所发生的土地征购和青苗赔偿费用。
八、为了确保油田的安全生产,在油田内修建小型防洪堤、防火墙,造防风、防砂林等。
九、为了适应生产调整的需要,在油田内陆续补充修建的简易房屋、帐篷、列车房、活动板房,以及相应的水、电、气等配套工程。
十、在已开发的油田边缘进行地质勘探。
凡不属于以上范围的支出,一律不准列入油田维护费,应按国家规定,分别列入有关资金中开支。
为促进企业搞好经济核算,合理有效地使用这项资金,对油田维护费实行计划管理。石油部每年根据油田维护工作量的需要,编制油田维护费计划,商得财政部同意后,在商定的计划数内控制使用。各石油管理局(指挥部)每年按照开发调整方案和国家生产任务的安排,编制油田维护工程计划,报石油部审查批准后执行。
本办法自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全国联行往来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全国联行往来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设银行


根据1998年1月9日《中国建设银行关于公布失效和废止的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将本文废止。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国联行往来业务的管理,健全联行工作岗位的制约机制,确保联行划款安全,总行制定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全国联行往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随文印发各行执行,并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办法》是在《建设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行号、密押、凭证管理若干规定》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会计核算办法》有关联行往来管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加强联行工作的要求而拟定的。《办法》综合了联行管理的各项规定,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联行往来在划款资金过程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各行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此,《办法》规定了联行管理的任务和责任,提出“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并要求各级联行要认真做好联行管理工作。
三、为了使业务量指标具有针对性,《办法》对开办全国联行往来业务量的规定由原来的会计凭证量改为联行业务量。联行业务量的确定原则是既有一定量的要求,又要适应工作需要。据此确定平均每日联行往来划款笔数10笔,即从1994年起新增全国联行机构的平均每日联行往
来划款笔数要达到10笔以上(含10笔)。
四、扩大全国联行范围。近年来经当地人民银行批准的一些行设立了分理处机构,有些承担了相当业务,需要开办全国联行。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从1994年起取消对分理处开办全国联行条件的限制。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的分理处,可申报全国联行。
五、为了严肃联行纪律,针对联行往来业务中出现的问题,便于妥善处理,《办法》增加了“联行纪律和责任”的内容,对联行查询顺序、对帐、错帐处理等主要责任作了原则规定。
各行在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报告总行财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国联行往来业务的管理,确保联行资金安全,根据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联行往来管理的任务:遵守国家和本行有关法规,认真做好联行往来划款和机构、行号的管理及其印章、密押、凭证等的登记、使用、保管,加强安全保密,保证联行汇划资金渠道顺利畅通。
第三条 全国联行往来制度及印、押、证、行号由总行统一制定和核发。各联行要严格执行,不得自行修改或变更。
第四条 各管辖行负有对所辖各级联行直接管理的责任。各行要重视加强联行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划款安全。

第二章 业务范围和内容
第五条 全国联行往来的业务范围
建设银行全国联行往来办理建设银行联行间代收、代付业务,除调拨资金、拆借资金以及按规定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转汇外,系统内的结算业务和资金划拨均应通过联行往来划拨清算。
总行和各分行以及在联行机构名册中注明不对外办理结算业务的管辖行,只办理上、下级的资金往来划拨及主管部门与其他所属单位之间资金汇拨,不办理结算资金的转划业务。
同城有两个以上建设银行机构,且双方都参加同城票据交换的,相互间开户单位的结算资金,可通过票据交换清算。
第六条 全国联行往来划拨资金的内容
一、在两个建设银行机构开户的单位或个人之间结算业务的各项资金的划拨、结算;
二、向在异地联行所在地其他专业银行(指在同一城镇)开户的收付款单位划拨结算资金和其他资金(汇出行为单设机构地区即先直后横转划);
三、其他专业银行开户的付款单位向异地建设银行开户的收款单位划拨结算资金和其他资金;
四、联行间往来资金的上缴和下拨;
五、联行间由于帐户移转经办行发生的帐户余额划转;
六、按规定可由联行扣收的款项。

第三章 全国联行机构
第七条 办理全国联行往来业务的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健全的会计机构并有三名以上的会计人员(不包括出纳、储蓄人员),能够坚持做到联行印、押、证三人分管;
二、新设机构必须有人民银行批准的设立机构文件并已正式营业三个月,运转正常;
三、联行业务量平均每日达到10笔以上(包括通过上级行签开的跨省结算的银行汇票及一般汇款)。
第八条 申办全国联行的手续:由申请参加全国联行的行填制“申办全国联行往来机构报告表”(附式一)一式四份,由分管行长签章并盖行章,将三份报上级行。上级行接到申报表后,必须到申办行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盖行公章,将两份报省分行审查签章后,一份随分行申报表转
报总行审批。
第九条 全国联行机构增设及变动
全国联行机构增加、撤销以及行号、行名、行址、电报挂号、邮政编码等需要变动,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以下简称分行)审查,分别汇编打印“增设全国联行机构申报表”(附式一),“全国联行机构变动表”(附式三),随文上报总行,经总行核准后,
以通报形式印发各分行,由分行翻印转发所属全国联行机构。
联行机构变动,由总行根据各分行上报的联行机构变动报告,经审定并汇编后每月通报一次。12月中旬起停止通报当年新增联行机构及变动内容。
第十条 全国联行机构的撤销
一、联行机构撤销时,拟撤销行应在一个月前将撤销的具体日期及撤销后联行业务接收行名称、行号地址、电报挂号、邮政编码上报管辖行,逐级报总行核准。待总行核准后,有关行方可办理撤销和接收手续。
各行申报撤销全国联行机构时,应在“联行机构变动表”内注明有关联行往、来帐的“并入或接收行”,以便有关联行办理联行业务的合并手续。
二、撤销行在向上级行申报撤销后至总行通报前,一般应停止签发联行划款报单,有专人负责清理帐务,直至全部联行往、来帐户核对处理完毕。但在此期间收到各地联行签发的联行划款报单,应照常处理,不得拒收。
自通报确定的撤销日起,全国各联行对撤销行不得再签发联行凭证。撤销行自撤销日起,收到有关联行在撤销日前填发的联行报单,应转接收行负责处理。
三、撤销行和接收行对联行的帐务处理,按《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会计核算手续》“十五、机构变更的帐务处理”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机构不撤销但撤销全国联行行号停办全国联行往来业务的,在接到总行撤销全国联行行号通报后,应立即停止向其他行签发联行划款报单。有关联行往来帐务双方应保留到年底,并按规定办理年终签证和清算。
第十二条 原办理结算资金转划业务的管辖行,因业务调整不再办理转划业务的,在接到总行通报后,应立即停止结算业务的联行划拨。有关联行帐务双方应保留到年底,并按规定办理年终签证和清算。

第四章 全国联行行号
第十三条 全国联行行号的组成与编排
全国联行行号由五位数码组成。全国联行行号由各分行在总行下达的控制号序列内编排,经总行通报后生效。
第十四条 全国联行行号的管理权限
总行:颁发各分行的区域控制行号范围;通报新启用行的全国联行行号和撤销、变更某行全国联行行号。
省分行:在总行颁发地区控制行号范围内,编排所属行的全国联行行号;办理全国联行行号的启用、撤销、变更申报;根据总行全国联行行号通报转发所属行。
第十五条 各分行对撤销行号,应严格掌握,慎重处理。不得在同一年度对同一行处的编排的行号,反复撤销、核发,已撤销行号的行处自撤销日起满一年方能重新申请办理全国联行业务。已撤销的行号,必须从撤销日起(以总行通报为准)满一年方能重新发给新设联行机构使用。

第五章 全国联行专用章
第十六条 全国联行专用章的颁发及启用
一、全国联行专用章由总行统一刻制,委托分行按规定核发所属联行机构使用(专用章与该行行号一致)。各分行如需增刻联行专用章,应向总行提出申请,由总行统一增刻。全国联行专用章的领入、颁发、使用、保管,应加强管理,建立登记保管制度。
二、新参加全国联行往来的行处,启用全国联行专用章的时间,必须与总行通报核准启用全国联行行号同步,不得提前启用。
第十七条 联行专用章的使用范围
一、签发联行往来邮寄划款报单;
二、信汇凭证第三联(特种转帐凭证);
三、联行转划清单;
四、联行对帐签证单。
联行往来帐目的查询查复一律使用业务用公章。其他业务单证按规定加盖有关印章,不得盖联行专用章。
第十八条 联行专用章的保管和使用
一、联行专用章原则上应由会计负责人保管和使用。业务量大的行根据需要可由会计主管指定专人保管和使用。
联行专用章的保管和用印必须坚持一人,不得随意分人保管和用印。
二、加盖联行专用章时,必须使用红色印泥,签章清晰。联行专用章要严加保管,不得任意置放。各行应配置带锁的铁皮盒存放,临时离岗,铁皮盒要上锁。做到“人在岗章在位,人离岗章入盒上锁”。营业终了把锁好的印章盒放入保险柜保管。工作调动或暂离工作岗位时,必须办理
交接手续,并在“会计专用印章保管使用登记簿”的“交接记录”栏由交换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注明交换日期并签章。
三、撤销行号的行处的联行专用章,应即交回分行并办理移交手续。分行对收回的联行专用章应即登记封存保管,不得切角、损坏、销毁、严防丢失。俟恢复使用这一行号时,再将联行专用章发给新颁行号的行处继续使用。
四、联行专用章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使用的,应交分行保管。由分行申报更换新的行号和发给新的联行专用章。
五、由于工作需要,总行通知启用新的联行专用印章后,停止使用的联行专用章一律逐级上交分行集中封存保管,并在停止使用后三个月内进行切角或熔化销毁,编制销毁明细清册上报总行备案。

第六章 全国联行密押
第十九条 联行密押的颁发
全国联行密押(含密押编制办法、特约数码,下同)由总行统一制定,委托分行按规定核发所属联行机构,全国联行密押只限于总行核准颁发全国联行行号的行处在办理联行业务时使用。
全国联行密押由总行决定启用或废止。
第二十条 编押范围:联行往来划收款报单(包括邮划或电划);总行今后规定的其他需要编押的结算凭证。
签发联行往来划付款报单不编密押。
第二十一条 联行密押的保管和使用
一、联行密押按全国金融系统保密规定属于绝密级事项。各级行处必须按“绝密”级管理要求,严格管理。各级行领导必须加强安全保密措施,指定政治上可靠,工作责任心强的会计人员使用。
二、全国联行密押的保管及使用实行个人负责制。
1.基层行由经办联行人员自编、自核,发生丢失和泄密由其负全责。联行业务较多的行,可设专职编押人员并负责保管和使用。
编押人员因故未上班的由会计主管人员代为编核押。
2.管辖行保存的尚未使用的联行密押由会计主管保管。
3.联行划款中密押发生差错,应及时发出(最迟次日内)查询与查复,在查询中,不得涉及密押的组成以及密押编制方法等内容。
4.各级管辖行在发送联行密押时,可采取专人领取或机要寄发的方式。派专人领取的要双人领取(会计、保卫部门各一人),用牢固的封套密封并在封套封口处贴棉纸后加盖公章。通过机要部门寄发的,必须按寄发“绝密”件手续办理。
使用密押人员要按规定要求严密保管,密押用后,必须立即装入保险箱(柜)保管。
5.联行密押在总行通知停止使用后填列销毁清单,并逐级上交各分行集中粉碎销毁。销毁时财会、管押、保卫人员三人在场,共同负责销毁后,将销毁清单报总行备案。
6.经管密押人员调动工作或暂离工作时,要将经管的密押填制移交清单(一式三份,移交人或接管人各一份,归档一份),由接管人逐项点收,并将密押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交待清楚。移交工作由主管行长或会计主管监交。
移交人员要继续保密,不得对外泄露密押内容和编押方法。
7.各行密押要指定专人按规定的要求妥善保管和使用,不得扩大知密范围,不得抄录副本,不准在制度汇编、刊物和教材上登载。
8.签发邮寄和电报联行往来划收款报单时,必须认真按规定编列密押,保证准确无误。如发生填写错误,不得更改,应重新填制一份联行划款报单,错误报单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十”规定办理。收受方必须认真核对,密押不符应及时查询(最迟次日内),在查复更正后才能转帐。


第七章 全国联行往来报单
第二十二条 联行往来报单的保管和使用
一、办理全国联行往来一律使用总行规定格式的联行往来报单,包括“联行往来划收款报单”和“联行往来划付款报单”、“电报划收款补充报单”和“联行往来转划款清单”。
1.“联行往来划收款报单”,是专用于向联行转划代收款的凭证。包括:划拨各种结算业务款项,上下级行间有关款项的清算等。使用时分邮划和电划两种方式。
2.“联行往来划付款报单”,是专用于向联行划转代付款的凭证。包括:划转拨款支出、贷款帐户余额、上下级行间有关款项的清算,解付汇票以及按规定可代扣的其他款项。使用时只限邮划方式,不得电划。
3.联行往来划收款采用电划时,要按照总行统一规定的电文格式填写(附式四),不得简化或变更,以免发生差错。
“电报划收款补充报单”,由收受行根据联行往来的划收款电报填制的联行划收款记帐凭证。
4.“联行往来转划款清单”,是办理“先直后横”转划款项,便于事后查考的凭据,转划款清单的金额和内容必须与联行往来报单及所附结算凭证相符。
二、全国联行往来报单格式由总行统一制订。手工填写的报单由各省分行负责印制、分发。采用电子计算机打印的,按“会计核算应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规程”的规定打印。
三、使用电报方式发送联行往来报单,其电文必须按总行规定的格式、内容拍发、不得加入其他内容或变更格式。
四、使用电报方式发送联行往来报单或查询,其电报种类必须使用“K”类电报。
收受行收到有与总行规定的格式、内容和电报种类不符的不得入帐。
五、联行往来报单(含压感纸套印报单)属重要空白凭证,必须按“重要单证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指定专人严密保管,列表外科目“重要空白凭证”核算,建立健全领发保管制度,做到有帐有实、帐实相符。
六、严格联行报单的入库手续,印制的空白联行报单要办理入库手续,根据委托印制任务单验收,验收时应清点数量、起迄号码和检验质量。验收合格的,填制“重要单证入库单”,并按规定登记“重要单证登记簿”。
七、全国联行往来报单的分发、领用。分发空白联行往来报单时,由分发行填制调拨单交领用行,领用行据以填制“重要单证领用单”一式二联,持向分发行办理领取手续。分发行经与调拨单核实,在“重要单证领用单”上盖章后,一联为出库记帐凭证,一联交领用行据以填制“重要
单证入库单”,登记“重要单证登记簿”,领用单作为入库单凭证的附件。
八、联行专柜(组)领用空白联行报单时,应根据业务量多少和专柜(组)保管条件等有计划地领用,不宜领存过多。领用时,填制“重要单证领用单”一式二联,经签章后交管库员。管库员审查无误后,配发空白联行往来报单,经领用人清点后,在一联领用单上签字,作为出库记帐
凭证,一联退领用人保管。对于本柜(组)内部,每个经办人所领用的空白联行报单亦要做到手续清楚,责任分明。
九、每日营业终了,应根据联行往来报单存根联分别统计已使用凭证的份数,登记“重要单证登记簿”并结合数量和余额,与实存联行往来报单核对相符,然后将结存报单装箱加锁入库(柜)保管,不必办理退库手续。
十、遇有填错作废的联行往来报单(包括微机打印的联行报单)应加盖“作废”戳记,按报单号码及时登记“作废重要单证登记簿”,并将作废的联行往来报单装订在当日联行凭证的后面,便于管理和查阅。
十一、不得用联行往来报单作为教学和练习之用。
十二、严禁在联行往来报单上预先盖好联行专用章。
十三、电子计算机打印的联行报单除按上述要求外,应由专职会计人员每天坚持登记当日打印联行报单起止号码并专夹保管,其规格、栏目内容还必须符合统一规定的格式要求,并冠以省别和报单流水号。密押不得输入电子计算机编制(总行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二十三条 联行往来报单的填制和签发
一、分清划款种类,分别填制划款凭证
1.联行间划收款或划付款,要分别填制“联行往来划收款报单”和“联行往来划付款报单”,不得按收、付款项轧差后的差额划款。
2.划款要严格区分系统内划款及异地跨系统的“先直后横”转划款。
凡收付款单位在建设银行开户的代收非大额汇款(按人民银行规定,下同)和代付款项,应直接向收付款单位开户的建设银行签发“联行往来划收款报单”或“联行往来划付款报单”划款。
汇出行所在地是单设机构的采取“先直后横”转划时,汇出行向收款单位所在地的建设银行签发“联行往来划收款报单”转划,邮划必须附有联行往来转划款清单。
3.划往同一收受行同时有系统内的划款及系统外转划款的,必须分别填制“联行往来划收款报单”或“联行往来划付款报单”划款,不得混在一份报单划款,以免造成查考的困难。
4.电报划款应一笔一划,即按每笔结算凭证填制划款报单拍发电报,严禁并笔拍发电报。
5.年度内往帐行签发第一笔私人汇款联行往来报单,不得采用电划方式。
二、联行往来报单金额字迹必须清晰、准确,并与附件核对相符。
三、填制联行往来报单及电报必须做到:报单种类使用正确;项目填写完整;单位名称及款项内容清楚;金额、余额、密押准确;印章字迹清晰,附件齐全。邮划报单的“收受行”及“签发行”栏必须填写行名全称和行号,联行往来报单必须经过复核。
四、电报划款电文中的日期、报单号码、帐号、次数、金额、余额、密押、行号等均用阿拉伯数码填写并加括号,金额及余额数码分两组拍发,即元以上为一组,角分位为一组。例如:43221.05元填写为(43221)(05),不必写金额单位,对只有元而无角分的,也应
加角分位,如43221.00元,填写为(43221)(00)。
五、联行往来报单的编号方法,应分年度按每个收受行编列顺序号,即在年度中签发行签发联行往来报单时,应按签给同一收受行联行往来报单的先后顺序(不分划收或划付),在联行往来报单上编列顺序号,不得跳号。
六、联行往来报单“我行往帐户借贷方余额”栏,由签发行根据本行“往帐户”的余额(包括本笔帐目在内)填列,借方余额的将“贷”字划去,贷方余额的将“借”字划去。
七、联行往来报单必须使用银行专用挂号信封,进行登记后寄发。收件人地址必须详细写明省、市、县、区、街名称、邮政编码及门牌号,收件人名称应写收受行全称并加会计处(科)字样,不得简称缩写,挂号信封封面上注明联行往来报单的份数。
收到的挂号信件,必须清点份数签收,拆封时必须核对编号。每天将空信封进行复查,并要保存半年后处理,以便清查。
八、拍发联行电报,必须按规定的电文格式填写划款“K”类电报,登记后专人送邮局按规定手续拍发。
九、收到联行往来报单应在当日处理,业务量较大的集中转划行最迟在收到的次日处理完毕。如联行往来报单有问题不能转帐,也应在此期限内向有关行查询。
对有问题的联行往来报单,收受行不得将原联行往来报单退回,应以帐务联系书或总行规定的电报格式向对方查询,接到查复后,区别情况处理(处理手续详见《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会计核算手续》)。

第八章 纪律与责任
第二十四条 会计年度内签发的联行往来报单,均为当年联行往来报单记当年联行帐。年度过后不再签发上年度的联行往来报单。
第二十五条 各级行处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逐笔复核联行往来报单各要素及电报类别,未经复核的联行往来报单严禁寄发和解付。如果因联行划款发生差错而影响单位用款或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发生差错的一方负责;凡是属签发联行往来报单的错误或对查询不及时答复,由签发行负
责,收受行发现联行往来报单有误不及时查询负有连带责任;凡是签发的联行往来报单无误,而属收受行处理的错误由收受行负责。
第二十六条 对帐过程中一时难于查清的帐目,由往帐行向来帐行抄寄(或复印)副本帐页,来帐行收到副本帐页后,逐笔勾对,查明不符帐项后,及时通知对方行错帐原因,共同协商调整帐项:
一、已查清余额不符确属联行往来报单未达的,由收受行出具公函,证明确未收到,签发行收到公函后,向邮电局查询的同时给收受行补寄联行往来报单,补寄的联行往来报单一律采取邮寄方式,并在摘要栏内说明“补寄×年×月×日×号”联行往来报单,如补寄联行往来报单已记帐
,又收到原联行往来报单,应将原联行往来报单作附件附其后。
二、属重划款项,如已转划到其他专业银行或单位已经支用,收受行要主动追回,一时追不回的,将重划联行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先对清联行帐务,待追回款项时再予冲销。
第二十七条 联行印章、密押、联行往来报单必须三人分管,并建立交接登记制度。各级行处领导要定期对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印、押、空白联行往来报单发生泄密、丢失、被盗或不法分子作案,各行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查处,除组织人员立即查找和采取防范措施外,还应按《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实施〈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的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有关规定在三日内逐级上报总行。
对责任性事故,各行要根据《细则》的有关规定,按管理权限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凡因不认真执行“全国联行往来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而造成重大资金损失的,要由责任行、处负责并追究有关领导及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开办全国联行的各级行处必须按总行与邮电部电信总局联合通知规定的要求,到当地邮电局办理电报挂号手续,交纳费用。由于未办电报挂号手续和按期交费,影响电报投递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由责任行赔偿。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全国联行往来会计年度为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三十一条 开办省辖联行往来的各省、自治区分行,对省辖联行往来的管理比照“全国联行往来管理办法”制订具体规定,帐务处理按《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会计核算手续》办理。
第三十二条 总行确定使用“电子密押器”编核押后,有关密押器的保管和使用总行另行规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式略。



1993年11月9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本市国内单位土地增值税纳税地点有关问题的批复》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本市国内单位土地增值税纳税地点有关问题的批复》
北京市人民政府




市地税局、市财政局:
你们《关于改变我市国内单位土地增值税纳税地点的请示》(京地税二〔1998〕533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对本市范围内的国内单位土地增值税纳税地点进行调整,自1999年1月1日起,凡在本市转让在京房地产的国内单位,由向原房地产座落地的地方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改为向转让项目的企业核算地或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税务注册登记地的地方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
税。其他纳税人申报纳税仍按《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土地增值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京政发〔1996〕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本市国内单位土地增值税纳税地点调整后,原税款划分方式不变,每年年终通过市财政与区、县财政结算调整区、县税款交叉入库。纳税人应按规定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各级地方主管税务机关要认真做好有关工作,保证本市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条 为加强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实施收费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非企业组织。
第三条 《收费许可证》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制定样式,中央和省两级价格主管部门印制,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分别核发。
第四条 《收费许可证》分正本和副本。正本用于收费单位悬挂,购买票据;副本用于亮证收费、年审及其它用途。
第五条 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非企业组织,凭合法有效的收费批准文件到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京外中央国家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非企业组织,凭合法有效的收费批准文件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省及省以下国家机关及其所
属事业单位、非企业组织《收费许可证》的具体核发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备案。
第六条 《收费许可证》实行一点一证。具有法人资格、财务独立核算、直接实施收费的单位为基本领证单位。有直接收费行为,但不具有法人资格、不实行财务独立核算的单位的收费点,由符合规定的领证单位统一申请办理《收费许可证》副本。
第七条 申领《收费许可证》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领单位到当地价格主管部门领取《收费许可证申请表》一式两份,按表列内容逐项填写并提供申请表所要求的资料;
(二)将填写好的申请表加盖本单位公章,负责人签名后送其上级主管部门确认,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价格主管部门对《收费许可证申请表》及批准收费的文件等进行审核,核准后颁发《收费许可证》。
《收费许可证申请表》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统一样式,中央和省两级价格主管部门分别印制。
第八条 收费单位应于实施收费前20日申请核发《收费许可证》。
收费单位改变名称,增加收费项目、调整收费标准或收费范围,应于批准后20日内持批准文件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手续。
收费单位合并、分立、迁移或停业时,应于批准后20日内持批准文件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或注销手续。
收费单位丢失、损坏《收费许可证》时,应公告作废并及时到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新证。
第九条 收费单位申领《收费许可证》时,须提供下列资料:
(一)合法有效的批准收费的文件;
(二)法人资格证明或机构编制及经费来源情况的文件;
(三)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批准执业的文件;
(四)其它相关资料。
第十条 《收费许可证》有效期3年。
对临时性、一次性收费可核发临时收费许可证,并依实施收费情况注明有效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临时收费许可证发放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收费许可证》是收费单位依法收费的凭证。各收费单位要做到亮证收费,自觉接受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二条 价格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办证手续,按照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详细填写《收费许可证》,并建立《收费许可证》管理档案。
第十三条 价格主管部门对经过审查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收费单位,应在收到《收费许可证申请表》后15日之内核准发证;对不符合规定的收费亦应于收到《收费许可证申请表》后15日内通知申领单位不得收费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收费许可证》实行审验制度。经审验合格的,由发证机关加盖年度审验章后方可继续使用。
《收费许可证》审验内容包括:
(一)《收费许可证》中填列的单位、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收费对象、计算单位等与实际执行是否一致;
(二)是否继续保留该项收费或维持原有的收费标准;
(三)有无违法记录。
审验中发现有违反国家收费管理规定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下级价格主管和部门核发《收费许可证》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可责令其改正。
第十六条 价格、财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收费单位的《收费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收费单位必须向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如实提供有关资料,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收费单位有违反收费管理规定的乱收费行为,由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查处。
第十七条 收费单位有涂改、转借《收费许可证》行为的,价格主管部门可暂扣或吊销其《收费许可证》。
第十八条 《收费许可证》工本费标准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十九条 自本法实施之日起3个月内,原发旧证废止,收费单位须按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重新换领新证。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1999年1月1日